"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职博士到底有没有含金量?"作为“上岸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点实在话。
废话不多说,值不值关键看个人需求。这所双一流高校的中医特色确实明显,比如他们的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都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我认识个师姐,在社区医院工作五年后读的在职博士,现在已经是科室副主任,她说最大的收获是跟着导师参与了不少三甲医院的临床课题。
学费方面确实不便宜,三年下来12-18万左右。不过有个细节很多人不知道,学校允许分学年缴费,而且有校企合作项目的学员能享受部分补贴。去年有个制药公司的研发主管,公司就给他报销了60%的学费。
上课安排比较人性化,每月集中授课4天(周五到周一),疫情期间开发的线上教学系统现在还在用,临时有事可以申请补看录播。但要注意的是 实操部分必须到校,特别是中医专业的临床跟诊,这点校方卡得很严。
再说说证书含金量。毕业拿的是双证(学历证+学位证),学信网可查。去年参加同学聚会时发现,医疗系统内晋升职称时,这个文凭是被认可的。不过要提醒的是,报考需要同时满足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两位专家推荐,护理专业的还要有主管护师职称。
建议三类人重点考虑,一是医院体系需要评职称的,二是中医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三是想转型中医健康产业的投资人。但如果你指望读个在职博士就能马上跳槽到三甲医院当主任,那可能会失望。
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职博士申请条件有哪些?
想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读在职博士,不少朋友可能心里没底,不知道具体要满足哪些要求。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事儿,把申请条件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帮你理清思路。
一、基本门槛要过关
首先,学历这块儿硬指标必须达标。申请人得有硕士学位,毕业证和学位证两样齐全。如果是境外学历,得先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这里有个细节要注意,部分专业可能要求硕士阶段研究方向与中医药相关,跨专业的朋友最好提前打电话问问研究生院招生办。
二、工作经验不能少
既然是招在职博士,相关工作经历是必须的。学校一般要求有3年以上中医药领域的工作经验,在医疗机构、科研单位或者高校工作的都算数。这里有个小窍门,要是你有参与过重点科研项目,或者获得过行业内的表彰奖励,这些都能给申请加分。
三、推荐人得找对
需要准备两封专家推荐信,其中至少一封得是正高职称的专家出具。很多朋友问"找谁写合适",建议优先考虑两种情况,要么是你硕士阶段的导师,要么是现在工作单位里熟悉你专业能力的领导。千万别随便找个不熟悉的专家凑数,推荐信内容要有具体事例才管用。
四、专业基础要扎实
虽然不限制具体本科专业,但学校会重点考察你的中医药知识储备。比如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这些相关专业背景的申请人会更占优势。非相关专业的朋友也不用慌,可以准备下以往参与过的中医药相关培训证书或进修证明。
五、科研能力看干货
这个环节主要看你的学术成果。至少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1-2篇与中医药相关的论文,有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经历更好。有个“懂行的人”经验,如果论文是独立完成的,记得把期刊原件准备好;如果是合作项目,要能说清楚自己承担的具体工作部分。
六、考试面试别大意
通过初审后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通常包括专业课笔试和外语水平测试。专业课考试范围一般在报名时会给出参考书目,重点复习近三年的行业前沿动态。面试环节除了专业知识,还会考察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个小提醒,最近疫情相关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最好提前准备下。
七、材料准备要齐全
报名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学历学位证书、工作证明、科研成果证明、推荐信、研究计划书等。特别注意研究计划书这部分,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写,切忌空谈理论。去年有位申请成功的学员说,他把计划书里的研究方向和现在单位的重点发展科室相结合,这样既体现实用性又展示可行性。
八、费用问题早知道
在职博士学费一般在4-6万/年,学制3-5年不等。部分单位有进修补贴政策,可以提前和人事部门沟通。学校设有奖学金,但名额有限,主要看入学后的科研表现。住宿需要自己解决,外地学员要提前考虑好通勤安排。
对了说点实在的,打算申请的朋友现在就该动起来了。先把近三年的招生简章找出来对比看看变化,特别是导师研究方向这块儿,最好提前邮件联系心仪的导师。专业课复习别只顾着背书,多关注《中华中医药杂志》这类行业权威期刊的最新文章。外语准备方面,历年真题一定要做,特别是专业英语翻译部分。保持好心态,材料准备宁多勿少,遇到不清楚的及时联系招生老师确认。祝愿各位都能顺利上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