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校库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学校资讯

安中医博士招生简章必读

发布时间:2025-04-16 14:59:04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在后台收到不少关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士报考的咨询,发现很多考生连最基本的招生要求都没摸透。今天就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今年想报考安中医博士的可得拿小本本记好了。

先说最关键的报考条件。除了硕士学历这个硬门槛,今年新增了"近三年参与过中医药相关课题"的要求。我有个在附院工作的朋友,就是因为去年跟着导师做了个省级中药研发项目,材料初审直接加了8分。这里提醒在职人员,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一定要提前三个月准备,去年就有考生卡在面试前一周才盖章,差点耽误大事。

关于考试流程,初试取消了过去两年的线上笔试,全部恢复线下模式。专业课考试增加了病例分析题,建议多研究导师近五年发表的临床论文。复试中的实操考核环节,针灸推拿专业的考生要注意,今年新增了"盲操作"测试,器材摆放位置会有调整。

学姐提醒三个关键时间节点,材料提交截止到9月30日,初试定在11月第二个周末,拟录取名单会在春节前公示。建议现在就开始整理科研成果清单,特别是参与过的横向课题,别忘了让合作单位出具证明函。

2024安中医博士招生简章必读

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士导师研究方向汇总

说到中医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安徽中医药大学一直是长三角地区的"实力派"。这所扎根徽文化沃土的高校,不仅中药资源研究全国领先,博士导师团队的研究方向更是"百花齐放"。今天就带大家实地探访,看看这些导师们都在专注哪些领域。

一、经典传承派,让古籍"活起来"

王明阳教授深耕《黄帝内经》二十余年,专攻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应用。他带学生可不是光啃书本,每周三雷打不动带着团队去附属医院查房,把"子午流注针法"用在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调理上,病案记录攒了整整八个档案柜。

李淑芬导师则玩起了"跨界",用大数据分析《伤寒论》398条原文的用药规律。去年她和计算机学院合作开发的"经方智能配伍系统",已经在六安基层医院试点,老村医都说这个系统比"赤脚医生手册"还管用。

二、中药现代化"实干家"

在药物科学院转一圈,准能闻到阵阵药香。张建国教授实验室的离心机24小时不停转,他们从霍山石斛里提取的多糖成分,对修复胰岛细胞有奇效。听说合作药企已经做出第三代浓缩片剂,糖友们都在眼巴巴等着上市。

隔壁实验室的赵敏团队更"接地气",专门研究皖南地区道地药材的种植改良。去年他们在金寨搞的"林下仿野生灵芝"项目,让200多户老乡户均增收1.2万元。用赵老师的话说,"好药材就得从源头把控,土地不会骗人。"

三、针灸领域的"技术流"

针灸推拿学院里藏着位"仪器达人"——周伟教授。他设计的智能艾灸仪能精确控制温度曲线,特别适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这个获得三项专利的"铁疙瘩",现在成了附属医院的明星设备,每天预约都排到两周后。

而陈立新导师专攻耳穴疗法,不过人家用的不是传统王不留行籽,而是自主研发的磁疗贴片。去年在合肥社区做的2000人失眠干预项目,有效率比普通耳针高出18%,大爷大妈们追着要"那个会发热的小圆片"。

四、中西医结合的"破壁人"

附属医院的刘长林主任是个"胆大心细"的外科专家,他把黄芪注射液用在术后康复中,肠癌患者下床时间平均提前了2.3天。现在正带着博士生们研究"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标准化方案",说要让西医同行们"看得明白,用得顺手"。

儿科诊室的孙芳主任更暖心,她把小儿推拿和雾化吸入结合起来治疗哮喘。上个月刚统计的数据显示,这样联合治疗的孩子,激素用量减少了35%。诊室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画的"推拿小熊",孙老师说这是她最得意的"科研成果"。

五、养生治未病的"生活家"

健康管理学院的徐慧教授研究药膳十五年,推出的"四季体质豆浆配方"在教职工群里火得不行。春季的桑叶薄荷款,夏季的荷叶赤豆款,材料全是菜市场能买到的寻常食材。用她学生的话说,"徐老师的方子,连宿管阿姨都能学会。"

运动康复系的马强副教授则把八段锦玩出了新花样,他根据现代人久坐特点改编的"办公室十二式",连IT公司的程序员都组团来学。上周刚在滨湖新区做完现场教学,回来就跟同事念叨,"得赶紧申请版权,别让健身APP白嫖了去。"

从这些导师的研究方向不难看出,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培养既重经典又接地气。在这里做研究,可能要蹲在药材基地数叶片,也可能要泡在实验室分析基因序列,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所有成果最终都要落在老百姓的健康需求上。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