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重庆医疗从业者的私信,"重医在职博士到底值不值得读?"作为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10年的“上岸人”,说说我的真实看法。
先说硬指标,重医在职博士每年招30人左右,学费8万起。要求硕士毕业满3年,要有市级科研项目或3篇核心论文。注意今年新增了现场实操考核环节,去年就有考生因为操作规范不达标被刷下来。
三类人建议重点考虑,一是三甲医院主治医生,评副高必须要有博士学历;二是区县医疗系统管理层,学历直接影响晋升;三是药企研发岗,博士学历能参与重点项目。我认识的重医附一院王医生,读博期间跟着导师参与了2个国自然项目,现在已经是科室重点培养对象。
但有三类人要慎重,基层门诊医生、刚入职的住院医师、非医疗行业从业者。特别是基层医生,有个现实案例,沙坪坝某社区医院的李医生,读博期间既要值班又要做实验,对了延期2年才毕业,期间还错过了职称评审。
建议大家做个自测,1.能否保证每周3天脱产学习 2.是否有现成科研基础 3.单位是否支持深造。有个取巧办法,提前联系导师,有些导师会提供实验数据支持,能省不少时间。
学姐提醒,今年开始实施新的学分制度,选修课增加了智慧医疗等前沿课程,这对后续发展很有帮助。但答辩要求也提高了,去年首次采用双盲评审,淘汰率比往年高了15%。
重庆医科大在职博士报考条件详解
一、学历和学位要求
首先,你得有“硬货”——学历和学位。重庆医科大在职博士的报名门槛是,已经拿到硕士学历和学位的人。如果是境外学历,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而且专业得和医学相关。简单来说,就是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缺一不可,专业还不能跨太大。
二、工作经验是硬指标
在职博士和全日制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职”俩字。学校明确要求,申请人得有稳定的工作单位,并且在本专业领域干满至少3年。比如你是临床医学的,得在医疗机构有3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如果是搞科研的,得在相关机构或高校积累足够的工作经历。这一条卡得比较严,没到年限的得先攒够经验再说。
三、推荐信不能少
报名时需要提交两封专家推荐信。推荐人最好是正高职称(比如主任医师、教授),而且得和你的专业方向对口。很多人卡在这儿,临时找专家容易出问题。建议提前联系熟悉的导师或者行业前辈,打好招呼。
四、科研成果有要求
重庆医科大对科研能力很看重。虽然没有明说必须发多少篇论文,但实际操作中,有核心期刊论文或者参与过省部级课题的申请人更容易过审。如果是临床方向的,主持或参与过临床研究项目也算加分项。说白了,就是得拿出点“真东西”证明你有搞科研的潜力。
五、英语得过关
英语水平是硬杠杠。学校认可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考成绩(一般要求不低于55分),或者托福、雅思成绩(托福80分以上,雅思6.0以上)。如果英语成绩过期了,得提前重考。这里提醒一句,早点准备英语,别等到报名前才临时抱佛脚。
六、单位同意证明
在职博士需要工作单位盖章同意。有些单位可能会卡人,尤其是医院或者科研机构。建议提前和领导沟通,说明读博对工作的帮助,比如提升业务能力、带动团队科研等。单位支持的话,后续学习时间安排也更容易协调。
七、报名材料清单
说一千,道一万,材料一定要备齐!包括身份证、学历学位证、工作证明、推荐信、科研成果复印件、英语成绩单等。少一样都可能被退回。每年都有因为材料不全错过报名的人,千万仔细核对学校官网的最新通知。
重庆医科大在职博士的竞争一直挺激烈,尤其是热门专业。除了满足基本条件,建议提前联系导师,了解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如果能提前参与一些项目或发表相关论文,录取几率会更高。另外,报名时间通常在每年11月到12月,记得盯紧学校研招网,别错过截止日期。
对了唠叨一句,读在职博士是个长期战,既要兼顾工作又要搞科研,压力不小。报名前一定想清楚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做好长期规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