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在职医生朋友私信问我大连医科大学非全博士的报考问题,我发现研友们儿最纠结的不是能不能考上,而是压根不知道该怎么选专业!今天就结合最新招生数据和往届学员反馈,说点大实话。
先说个扎心的事实,大连医大非全博士的临床医学(肿瘤方向)去年报录比高达8:1,但同校的基础医学专业却连招满都困难。为啥?因为研友们儿都盯着"临床"俩字,却忽略了三点,一是肿瘤方向实验周期长,在职人员难协调;二是该方向要求近三年发表过SCI论文;三是部分导师明确要求脱产学习时间。反观基础医学专业,虽然名字听着"不临床",但课题方向更灵活,导师对在职读博的包容度也更高。
再说个容易踩的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看着热门,但细看培养方案,要求必修的现场流行病学课程必须连续在校两个月。这对临床一线医生简直是灾难——你请得下来两个月的假吗?反倒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80%课程支持线上+周末面授,特别适合值班多的急诊科医生。
给准备报考的伙伴三个建议,第一要看课程安排表而不是专业名称,重点找"周末授课""弹性学制"字眼;第二要查导师近三年带的学生论文,看是否有在职博士的案例;第三别光盯着三甲医院的热门科室,像病理科、检验科反而更容易协调时间。去年有个学员就是检验科副主任,选了病原生物学专业,利用平时检验数据直接做课题,三年准时毕业。
学姐提醒大家,今年新增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是个潜力股。医院现在都在搞智慧医疗,这个专业既懂医学又懂数据分析,关键是论文方向可以结合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毕业难度直降三成。不过目前只有3个导师,建议提前联系。
大连医科大学非全博士学费及奖学金政策
大连医科大学非全博士学费及奖学金政策,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如果你正考虑报考大连医科大学的非全日制博士,学费和奖学金肯定是绕不开的“硬指标”。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把大家最关心的内容一次性说清楚。
学费标准,分档明确,公开透明
大连医科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的学费按年度收取,不同专业略有差异。以2024年最新政策为例,
基础医学类(如病理学、免疫学等),每年学费约3.2万元;
临床医学类(含内外科方向),每年学费3.5万元;
交叉学科(医学与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管理等),每年3.8万元。
缴费方式灵活,支持一次性付清或按学期分期支付。学校官网会提前公示缴费通知,建议大家关注“大连医科大学财务处”公众号,绑定学号后可直接线上操作,省时省力。
奖学金政策,种类多,覆盖广
别看是非全日制,奖学金的“含金量”一点不含糊。学校设立了三大类资助项目,符合条件的同学完全可以“冲一波”。
1. 学业优秀奖学金
评选标准,每学年课程平均分85分以上,无挂科记录;
金额,一等奖8000元(前5%),二等奖5000元(前15%),三等奖3000元(前30%)。
划重点,选修课成绩也会计入总分,建议优先选自己擅长的领域,稳扎稳打提分。
2. 科研贡献奖学金
门槛,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2.0),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奖励,每篇SCI论文奖励1万元,项目参与者按贡献度分配,最高可获1.5万元。
真实案例,2023级非全博士张同学,因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拿到1.2万元奖金。
3. 专项助学金
针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提供“医路同行”助学金,
申请条件,家庭年收入低于当地低保线1.5倍,且无其他固定收入来源;
补助金额,每年5000元,按月发放至个人账户。
常见问题答疑
Q,非全博士能申请国家奖学金吗?
A,目前国家奖学金主要面向全日制学生,但大连医大自设的奖学金力度也不小,科研表现突出的同学完全可以“赚回学费”。
Q,学费能开发票吗?
A,当然可以!缴费后直接在财务处系统申请电子发票,单位报销或个人留存都支持。
Q,奖学金评选是否存在“隐形门槛”?
A,学校有一套公开的评分细则,比如论文加分、课程权重等,官网可下载详细文件,完全不用担心“暗箱操作”。
学姐提醒一句,奖学金申请材料千万别拖到截止日期!尤其是科研成果认定,需要导师签字和学院盖章,提前一个月准备更稳妥。如果还有疑问,直接拨打研究生院电话0411-86110023,老师们的态度都挺耐心的。
希望这篇干货能帮你理清思路,趁着政策利好,早规划早行动!(注,文中数据仅供参考,请以学校最新通知为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