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法律非全博近几年基本都要面试,没听说过完全不面的情况,但每年具体安排可能微调,得以当年学校研究生院发的通知为准。想考的话,面试这块必须提前准备,要是以为不用面,最后错过准备时间,大概率要白忙活。而且面试流程和要求有不少细节要注意,提前摸清能少走很多弯路。
首先得先过材料审核,不是交了材料就能进面试。材料一般包括学历证明、工作证明、研究计划、论文或实务成果这些。研究计划特别重要,得写清楚自己想研究的法律方向,比如企业合规、刑事辩护实务这些,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别写得太空泛。去年有个朋友,材料里没附自己做过的法务项目报告,只写了基本工作经历,审核就差点没过,后来补了材料才进的面试。
材料过了之后才到面试环节,形式不一定固定。前两年多是线上视频面试,去年有部分方向试过线下,今年具体是哪种,现在说不准,大概率线上线下都有可能。线上的话,一般用腾讯会议或学校指定的平台,提前得测试网络和摄像头,别到时候卡顿;线下的话,会在南大鼓楼校区或仙林校区,具体地点得等通知,提前订好附近的住宿更方便。
面试内容主要分三块:自我介绍、专业问题、研究计划沟通。自我介绍不用太长,5分钟左右就行,重点说自己的法律相关工作经历、做过的实务案例,还有为啥要读这个非全博。别光说“想提升自己”,得说清楚是想解决工作里的啥问题,比如“我做企业法务时总遇到跨境合规难题,想通过读博系统研究这块”,这样显得目标明确。
专业问题会围绕法律实务和热点,不会考太偏的理论。比如最近的《民法典》司法解释、企业合规改革、数据安全法相关案例这些,都得提前关注。考官不会故意为难人,但会追问细节,比如问“你怎么看某公司的合规整改案例”,得能说出自己的分析,别只复述新闻,最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比如“我们公司之前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当时是这么处理的……”
研究计划是面试的重点,考官会盯着问。比如问“你这个研究方向,现在有哪些学者做过相关研究?你和他们的区别在哪?”“你做研究需要哪些数据支持,怎么获取?”这些问题得提前想清楚,别到时候说“还没考虑过”。最好提前看看南大法律系老师的论文,了解他们的研究领域,面试时提到一两位老师的观点,能显得你做过功课。
要求方面,工作年限是硬指标,近几年基本要求本科毕业满8年,或者硕士毕业满5年。具体年限每年可能差半年到一年,别只记去年的数,今年的招生简章出来后得第一时间核对。而且必须是在职人员,没工作的话,非全博基本报不了,这点和全日制不一样,得注意区分。
学术基础方面,不要求必须发过核心期刊,但得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比如有过行业内的实务文章、案例分析报告,或者参与过企业的法务课题,都能当补充材料交。去年有个做律师的考生,没发过论文,但交了自己代理过的典型案例辩护词,还有案例分析,考官挺认可的,最后顺利通过了面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