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提到免考就觉得这件事是瞎说,有的项目还真的是如此的,但要是就其吉林大学法律非全日制博士来讲的话,还真的是根本没有“免考”这一说,那些喊“免考入学”“包过拿证”的全是骗局!
为啥小编能够这么笃定呢,是源于现阶段的吉大法律非全博走的是正规申请考核制,得过材料审核、笔试、面试三关,下面把报考流程拆明白,帮你避开坑。
既然各位有想法,那么小编就其整个的招生简章这一部分来做个说明吧,要知道每年大概下半年会在吉大研究生院官网、法学院官网发。里面会写清楚当年招多少人、报考条件、时间节点,比如啥时候报名、啥时候交材料,这些信息一定得自己看官网,别听中介瞎传,每年可能会有小调整。
想申报自然是需要符合规定的申报要求的,不满足也是无法过审的,要求就是有法学硕士学位,或者非法学硕士但有5年以上法律相关工作经验(比如在律所、法院、企业法务岗工作);要是只有本科学位,得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还得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有重大法律相关科研成果,具体得按当年简章来,差一条都不行。
另外就是网上报名的阶段了,这一部分的话,则是需要再招生系统填信息。得选“非全日制”“法律相关专业”(比如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这些方向),填个人工作经历、科研情况时别瞎写,比如做过什么法律项目、写过什么专业文章,都得如实填,后面要交证明材料。
报名也是要准备好材料的,一定要按照规定去准备,否则确实也是无法过审的,得准备身份证、学历学位证(还有学信网的认证报告)、单位同意报考证明(非全博大多要求定向,得单位同意)、科研成果证明(比如发表的论文、参与的课题、获奖证书),还有个人陈述,写清楚为啥读博、研究方向、怎么平衡工作和学习,材料要复印盖章,按要求装订好。
材料交上去后,法学院会组织审核。老师主要看你的学历够不够、工作经验贴不贴法律领域、科研能力怎么样,不是交了材料就过。
对于材料过审的人员来讲,也别觉得就稳妥了,后续也是需要去参加考试的,而考试则是分笔试和面试两种!
笔试一般考两门,一门专业基础(比如法理学、部门法前沿),一门外语(英语为主,也可能有小语种选项,看当年安排),题型可能有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得提前复习专业书,别裸考。
面试更看重实践和科研思路。老师会问你工作里遇到的法律问题,比如“你在法务岗处理过合同纠纷,当时是怎么解决的?”还会聊你的研究计划,比如“你想研究企业合规,具体想从哪个角度切入?”不用怕答不上来,真诚交流就行,老师也会引导你,主要看你有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考核完会出成绩,按成绩排拟录取名单,在官网公示。公示期一般一周左右,没异议就可以签定向就业协议了——非全博基本都要求定向,得跟学校、原单位签,约定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协议条款要看好,比如有没有服务期,别稀里糊涂签了。
签完协议、交完学费,就等着拿录取通知书了。学费参考往年情况,法律非全博一年大概几万块,具体金额看当年通知,缴费一般在学校财务平台交,能开发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