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法律非全日制博士不建议脱产读,而且学校也不支持这种方式!它本来就是给在职法律人设计的,培养方案全按“边工作边学习”来定,上课时间多在周末或假期,还要求结合工作实践写论文,脱产读反而不符合要求,也浪费时间。我朋友是律所合伙人,去年考了南大法律非全博士,下面咱把为啥不能脱产、咋读更合适说透,帮你别走歪路!
先说说为啥不能脱产读,学校的培养定位就卡死了。
南大法律非全博士的招生简章里写得明明白白:“面向在职法律实务工作者,培养具备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高端人才”。意思就是,你得有法律相关工作,比如在律所做律师、法院做法官、企业做法务,这样才能跟上课程,还能结合工作写论文。
我朋友之前也想过“要不要先辞职脱产读,早点毕业”,咨询招生办老师后,老师直接说“不行,非全博士需要提交每学期的工作证明,证明你在从事法律工作,没工作的话没法通过中期考核”。而且上课时间都是周末两天,每月1-2次,要是脱产在家,反而得特意等周末上课,平时没工作可做,纯属浪费时间。
再说说适合的就读方式,在职读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先规划好工作和上课的时间,别让两者冲突。南大上课一般是每月选两个周末,比如第一、第三个周六周日,我朋友会提前把这两天的工作排开,要是有重要案子开庭,就跟老师请假,看录播补课。他去年有次因为要去北京开庭,错过了《知识产权法前沿》这门课,就是靠晚上看录播、找同学要笔记补上的,一点没落下。
利用工作资源帮自己完成学业,比如写论文时找单位同事帮忙。我朋友写论文需要企业合规的案例数据,就找了合作企业的法务总监,拿到了他们公司的合规手册和风险报告,论文里的案例分析特别扎实;还有次上课要做“企业破产重整”的小组作业,他拉了律所里做过破产案的同事一起组队,作业还拿了优秀,老师说“实务感特别强”。
还能通过读博拓展人脉,对工作也有帮助。班里同学都是各地的法律精英,有律所合伙人、法院庭长、企业法务总监,平时上课聊案子、下课交流资源,我朋友去年通过同学接到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常年法律顾问业务,律师费就有50万,相当于“读博还赚了钱”,要是脱产读,根本没这机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