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教育学非全博士考试有难度,但没想象中那么吓人!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备考抓住“教育热点+实践案例+研究设计”这三个重点,上岸不难。过来人亲测,找对方法比死刷题管用。想知道具体考啥、咋准备、有啥技巧,接着往下看!
笔试就考两门,题型不复杂。
一门是教育理论综合,全是论述题,比如“双减政策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不考选择题,不用死记硬背。我去年考这门时,结合平时带学生的经历答,感觉比纯理论好写,说“有实践经验沾光”。
另一门是研究方法,考怎么设计课题,给个主题让你写研究框架,比如“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设计”,得写清楚研究目的、方法、创新点。这门得练,我仿写了10篇范文,考试时提笔就写,说“练熟了就不怕”。
没有英语笔试!这点对英语差的太友好,省出的时间能专攻专业课。我四级考了三次才过,就冲这点报的南大,说“不用被英语折磨了”。
备考重点抓三个,效率翻倍。
教育热点必须追,近一年的政策、会议(比如全国教育大会)、专家观点,都得了解。我建了个文档,把“职普融通”“教育数字化”这些热点剪进去,每天看半小时,考试时果然考到了,说“热点就是考点”。
实践案例多积累,不管是自己学校的事,还是新闻里的教育案例,都能当答题素材。我教初中的,把班上“分层教学”的尝试写进答案,老师给了高分,说“真实案例有说服力”。
研究设计多仿写,找南大导师发表的课题申报书当模板,学他们怎么定方向、用方法。我模仿了3篇关于“家校共育”的设计,考试时套框架,顺利写完,说“站在巨人肩膀上省力”。
面试更看重“匹配度”,别瞎准备。
自我介绍3分钟,重点说“你做过啥教育相关的事”,比如带过课题、搞过课改,别光说成绩。我同事在重点校做过课改,面试时一说,老师就来了兴趣,说“有实践的人更受欢迎”。
必问“为什么选我们导师”,得提前查导师的研究,说“我想跟着您研究XX方向,我的XX经历能帮上忙”。我背了报考导师3篇论文,答得具体,老师点头说“你做过功课”。
现场抽题答,比如“你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啥问题,怎么改进”,结合实际说真话,别空喊口号。我如实说“德育形式太老套,学生不爱听”,接着说自己的改进想法,老师说“接地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