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校库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学校资讯

上海中医药大学非全博士当大学老师?“上岸人”用亲身经历回答你

发布时间:2025-04-21 14:43:25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收到很多私信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非全日制博士,毕业后到底能不能进高校当老师?"作为在中医药行业摸爬滚打8年的“上岸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点大实话。

废话不多说,能!但要看具体学校和岗位。去年我认识的李师姐就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非全博士学位,成功入职某二线城市中医药高职院校。不过整个过程确实有些门道,我个人觉得出三个关键点,

第一关,看高校招聘公告

现在90%的高校招聘简章都写着"全日制博士"优先,但注意是"优先"不是"必须"。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如果应聘者具备以下条件,非全博士照样有机会,

有高校教师资格证

发表过3篇以上核心期刊论文

主持过省部级课题

有临床或教学经验

第二关,学术成果要过硬

张师兄去年应聘某三甲医院附属中医学院时,虽然是非全博士,但手握2项国家专利+5篇SCI论文,直接PK掉3个全日制博士。现在很多院校更看重实际成果,特别是中医药临床研究、经典方剂创新应用这类接地气的成果。

第三关,提前做好"三准备"

1. 教学能力准备,建议在读期间就去高校兼课,积累100课时以上教学经验

2. 人脉储备,多参加中医药学术会议,主动结识目标院校的学科带头人

3. 证书加持,把执业医师证、中药师证这些"硬本本"都考齐

我强调一点,重点考虑这三类院校

1. 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近3年由专科升为本科的)

2. 民办中医药高校

3. 中西部地区的职业院校

这些单位往往更注重实际能力,学历形式反而没那么死板

说一千,道一万说个真实案例,我表弟2022年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非全博士毕业,现在在浙江某中医药专科学校当讲师。他当时的杀手锏是,读博期间带着学生团队拿了全国中医药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这个实操经历让招聘方直接破格录用。

非全博士进高校当老师这条路是通的,但需要提前规划,在读期间就要有意识地积累教学、科研、实践三方面的资本。与其纠结学历形式,不如多花精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中医药大学非全博士当大学老师?过来人用亲身经历回答你

非全日制博士评职称会不会受限制?

很多人担心,非全日制博士在评职称时会被“卡脖子”。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要看政策导向单位的具体要求

2017年,教育部就明确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理论上,评职称时两者应该一视同仁。但实际操作中,一些单位可能会更倾向“全日制出身”。比如高校、科研院所这类对学术背景要求严格的单位,偶尔会设置隐性门槛。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善。例如,部分省市已出台文件,强调职称评审不得以“学习形式”作为限制条件。

评职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说到底,评职称的核心还是看个人成果。无论学历类型,如果论文、项目、专利等硬指标足够亮眼,非全日制博士反而可能因为“边工作边读博”的经历被加分。举个例子,一位在企业工作的非全日制博士,如果读博期间结合岗位实践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或者解决了行业技术难题,这类成果在评审时往往更受青睐。

政策差异有多大?

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政策差异确实存在。比如,

事业单位,部分公立医院、高校可能仍有“全日制优先”的潜规则,但近年来投诉渠道逐渐畅通,这类现象有所减少。

企业单位,尤其是技术型企业,更看重实际能力。某位工程师透露,“我们单位评高工,只要博士学历在学信网可查,有没有‘全日制’三个字根本没人问。”

特殊行业,如法律、金融等领域,从业资格认证可能与学历类型挂钩,但这类情况属于行业特性,并非专门针对非全日制。

如何避免被“卡住”?

1. 提前摸清规则,评职称前一定要仔细研究所在单位或行业的评审细则。有些单位会明文标注“需全日制学历”,这种情况建议直接咨询人事部门。

2. 用成果说话,多参与重点课题、多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某高校副教授分享,“我带的非全日制博士生,有人三年发了5篇SCI,评副高时全票通过。”

3. 保留学习证明,妥善保存博士期间的课程成绩、导师评价、学位论文等材料,必要时可作为能力佐证。

4. 关注政策变化,比如2022年某省人社厅就专门发过通知,要求不得在职称评审中设置“全日制”限制条款。

社会认可度真的低吗?

大众对非全日制博士的误解,主要源于早期的“在职博士”乱象。过去确实存在“花钱买证”的负面案例,但2017年改革后,非全日制博士的招生和培养标准已与全日制趋同。现在非全博士同样需要统考入学、完成课程学分、通过论文盲审和答辩。

一位高校人事处工作人员坦言,“现在评职称,我们更在意的是博士毕业院校的学科排名,而不是学习形式。”换句话说,一个985大学的非全日制博士,可能比普通院校的全日制博士更有竞争力。

特殊情况要注意

某些领域确实存在例外,

部分省市的人才引进政策中,“安家费”“科研启动金”等福利可能限定“全日制应届博士”;

军队、保密单位等特殊系统的职称评审,对学历形式有特殊规定;

个别高校在招聘教师时,会要求“博士阶段为全日制学历”。

但这类情况要么属于特定行业规则,要么正在逐步调整。例如,某地2023年最新的人才政策中,已删除“全日制”相关表述。

非全日制博士评职称本身不存在制度性障碍,但个人需要主动了解规则、积累成果,用实力打破偏见。随着社会对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度提升,学历类型对工作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