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博士申请的事,作为去年刚通过审核的“老江湖”,发现很多人不是不够优秀,而是栽在材料准备上。今天就掏心窝子和大家唠唠,哪些材料最容易出岔子。
先说个真实案例,我同门师兄第一次申请时,光顾着改研究计划,结果把本科成绩单给漏了。等发现时材料通道都关闭了,硬生生耽误一年。所以记住这三点准没错,
第一,成绩单要双份。别以为研究生成绩单就够了,鲁大要求本硕成绩单都要盖鲜章。去年就有考生拿着扫描件去现场,结果被要求回原校补盖章。
第二,推荐信别找"大牛"。见过有人特意找院士写推荐信,结果人家太忙拖到截止日。其实找真正指导过你的导师更靠谱,副教授级别的足够,关键是要写得具体。
第三,研究计划别玩虚的。去年初审刷掉的人里,七成都栽在研究计划上。千万别写"基于XXX理论的创新性研究"这种空话,具体到"鲁东沿海区域XXX现象研究"反而更受认可。
我强调一点今年新增的预审环节。现在官网有个材料自查表,建议大家提前三个月下载,每准备好一项就打钩。去年现场审核时,有个考生带错身份证复印件(过期了),急得当场掉眼泪。
对了说说大家关心的时间节点。往年都是9月1日开系统,但今年可能提前到8月15日(以官网为准)。重点注意,外语免试证明要在7月底前拿到,去年有考生8月才考雅思,成绩单来不及认证。
鲁东大学博士毕业要发几篇论文?
一、基本要求,不同学科有差异
鲁东大学作为山东省属重点高校,博士培养标准一直比较严格。根据学校最新规定,理工科类博士一般需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2篇及以上 的SCI/EI期刊论文,或 1篇高水平SCI论文(影响因子较高)。如果是人文社科类博士,通常要求 2篇CSSCI来源期刊 或同等级别的核心期刊论文。
不过要注意,不同学院可能有细化规定。比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曾明确要求至少1篇论文进入中科院分区二区以上;而文学院则接受部分权威会议论文替代核心期刊。建议博士生入学后第一时间找导师确认本专业的详细要求。
二、附加条件,别忽略这些细节
1. 署名单位必须标注鲁东大学,合作单位最多列两个;
2. 导师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均有效,但学生本人必须是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时);
3. 论文见刊才算数,仅有录用通知的需要提交学院审核,最多抵扣1篇;
4. 专利和项目可部分替代,例如授权1项发明专利可折算1篇核心期刊,主持省部级项目可抵扣1篇普通期刊。
三、“老江湖”的经验分享
和几位鲁东大学已毕业的博士交流后发现,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三点,
提前规划时间,从投稿到见刊周期可能长达1年,建议博二开始陆续投递;
利用好团队资源,多参与导师的课题,合作论文既能分摊压力又能提升质量;
关注学院动态,个别专业会临时调整要求,比如去年农学院新增了1篇中文核心的硬性指标。
四、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遇到论文数量不达标的情况,学校允许申请最长2年的延期。期间可继续发表论文或选择其他途径,
出版学术专著(需经学位委员会认定);
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前三完成人);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主要起草人)。
学姐提醒大家,各学院每年可能微调政策,比如2023年化学化工学院将"共同一作"纳入认可范围,而教育学院则加强了对论文选题与学位论文关联性的审查。最靠谱的办法还是定期查看研究生院官网,或者直接找教学秘书要一份最新的毕业细则文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