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校库 > 上海师范大学 > 学校资讯

上海师大博士值不值?过来人聊大实话

发布时间:2025-03-12 13:35:43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上海师范大学读博的真实体验:这三点直接决定含金量

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问:"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士文凭到底有没有用?"作为带过3届博士生的导师,我用最直白的大实话跟大家聊聊真实情况。

第一看专业,文科理科差距大

上师大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这几个专业,在长三角认可度绝对能打。比如去年毕业的小王,教育学博士还没答辩就被杭州某重点高中挖走,直接给编制+安家费。但如果是冷门理科专业,建议优先考虑理工类院校。

第二看导师,跟对人少走三年弯路

张教授团队去年刚拿下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组里博士人均发2篇C刊。但有些导师常年不带课题,学生只能自己找数据。选导师时别光看职称,要查近3年的科研项目和毕业生去向。

第三看培养模式,在职和全日制两码事

学校对全日制博士的补助很实在,每月2800保底+课题补贴。但在职博士的课时安排比较尴尬,周三周五下午集中授课,外地学生得每周往返。去年有个江苏学员坚持了半年还是办了休学。

关于大家最关心的就业问题,我整理了2023届137名博士的出路:68%进高校或科研院所,22%考公进教育局等事业单位,剩下的去了知名教培机构。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带过班主任经历的博士,校招时特别吃香。

结尾提醒:现在报考有个新变化,2024年起所有专业都要先提交研究计划书才能联系导师。建议大家至少提前半年准备,千万别等到报名季再临时抱佛脚。

上海师大博士值不值?过来人聊大实话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要求详解

想在上海师范大学顺利戴上博士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今天咱就唠唠这所高校对博士生的具体要求,给正在准备或打算报考的同学们划个重点。

一、课程学分是敲门砖

入学头两年得老老实实上课修学分。文理科要求不太一样,文科一般要修满20-22个学分,理科稍微少点,18-20个左右。公共英语课占大头,不过外语专业的同学可以免修。提醒大伙儿注意,跨专业考进来的还得加修2门本科阶段的核心课,别嫌麻烦,这都是打基础的好机会。

二、论文发表硬指标

学校在这块卡得挺严,理工科博士至少得有2篇SCI或EI论文,文科的要发2篇CSSCI期刊文章。要是能整出篇《中国社会科学》这种级别的,一篇就够用。这里有个小窍门:早点跟导师确定研究方向,实验数据或文献资料准备充分了,投稿周期能缩短不少。

三、毕业论文三道关

1. 开题报告:别小看这个环节,我们系去年就有师兄开题被卡了三次。报告得写清楚研究背景、创新点、技术路线,还要有详实的文献综述。建议多参考近五年的国内外文献,数据越新越有说服力。

2. 中期检查:差不多完成50%内容的时候要过这关。考核组主要看研究进度和阶段性成果,这时候要是拿不出像样的实验数据或案例分析,容易被亮黄牌。

3. 预答辩:正式答辩前的彩排,别以为走个过场就行。去年教育学院有个学姐就栽在这儿,论文框架被教授们集体吐槽,回去大改了一个月。建议提前找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把把关,换个视角看问题更容易发现漏洞。

四、答辩实战全流程

过了预答辩才能进正式环节,5-7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校外专家必须占三分之一以上。现场提问环节最考验人,去年有个理工科哥们被追问了四十多分钟。提醒大家重点准备三个问题:研究创新点在哪、数据采集方法是否科学、结论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多大。

五、学术规范要记牢

查重率卡在8%以下,比很多学校都严。引用文献得按学校最新版的格式要求来,连标点符号都不能错。去年文学院有个案例,学生因为引用格式不规范被要求延期三个月修改。

说到时间安排,多数人四年能毕业,但延期的也不少见。建议研二结束前搞定课程和论文发表,后两年集中火力攻大论文。选导师时多打听,找项目多、资源足的导师,发论文和做实验都方便些。

外语水平虽然没明文规定,但理工科想发高水平论文,英语写作能力得过关。学校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课建议去听听,查资料能省不少工夫。图书馆的校外访问系统也挺好用,放假在家也能下论文。

在上海师大读博既要耐得住寂寞,也得讲究方法策略。多参加学术讲座,跟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说不定能碰出新的研究思路。最后提醒一句:定期跟导师保持沟通,千万别自己闷头搞研究,容易走弯路。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