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工程领域读者的咨询:"北京师范大学的工程博士毕业后能进高校当老师吗?"作为“老江湖”,今天咱们就掏心窝子聊聊这个话题。
先给结论:能!但得看具体情况。现在高校招聘教师主要看三点硬指标:①学历层次 ②科研成果 ③教学能力。北师大作为师范类头部院校,其工程博士培养方向主要面向智能教育、环境工程等国家急需领域,这恰恰是很多应用型高校紧缺的专业方向。
想进高校当老师要注意这些:
1. 学历门槛:二本院校现在普遍要求博士学历,北师大工程博士学位完全达标。但重点大学可能会要求博士后经历或海外背景。
2. 年龄限制:35岁是个分水岭,部分高校会放宽到40岁。建议读博期间尽早准备求职。
3. 成果要求:至少要有2篇核心期刊论文,主持过省部级项目是加分项。北师大导师团队的项目资源能帮大忙。
4. 岗位类型:教学岗看重授课能力,科研岗注重项目经验,实验岗需要实操技能。工程博士更适合后两者。
我强调一点大家注意三点变化:
越来越多高校要求新进教师有企业实践经历
师范类院校更看重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京津冀地区高校普遍要求入职三年内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
建议在读期间做好这些准备:
√ 跟着导师做横向课题,积累实际工程经验
√ 主动申请助教岗位,锻炼授课能力
√ 关注目标院校的招聘公告,提前准备试讲
√ 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工程师)
对了说句大实话:北师大工程博士进高校的竞争力,比普通工科博士更强。因为现在应用型高校特别需要既懂理论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师,去年某省属理工院校招聘环境工程教师,明确标注"有工程博士背景优先"。
北师大工程博士就业方向有哪些?高校教师岗位竞争激烈吗?
一、工程博士常见就业方向有哪些?
1. 高校教学科研岗
这是最对口的去向之一。不少博士毕业后会选择进入师范类或综合类高校,比如地方师范院校或新建应用型大学。现在很多二线城市的高校在引进博士时,对北师大背景的认可度很高,特别是需要搭建新工科专业的高校更愿意引进人才。
2. 科研院所技术岗
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省级教科院这类单位,每年会招收具有工程背景的博士参与教育信息化项目。有师兄师姐去了这类单位后,主要负责智慧校园建设或教育大数据平台开发,收入比高校教师岗高15%左右。
3. 企业研发部门
头部教育科技公司比如科大讯飞、好未来,特别青睐有师范院校背景的工程博士。去年有个师姐去了某教育硬件企业,年薪开到40万+,主要负责智能教学设备的算法优化。这类岗位对编程能力和项目经验看得比论文更重要。
4. 政府部门技术岗
各地教育局的信息化办公室、大数据管理局等单位,近年来开始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有个师兄考进某省会城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全市的智慧教育项目,既有事业编制又能发挥专业特长。
二、高校教师岗到底有多卷?
这两年想进高校当老师确实不容易。以某211师范院校为例,去年招10个工程类教师岗,收到300多份简历,其中70%是985博士,还有20%的海归博士。热门学科如人工智能教育方向,经常出现七八个候选人争一个岗位的情况。
1. 门槛水涨船高
五年前普通二本院校可能还接收应届博士直接入职,现在很多都要求有博士后经历。江浙地区某双非院校去年招聘明确要求:3篇二区以上SCI论文,或主持过省部级项目。有同学为了达标,读博期间同时参与两个横向课题。
2. 隐性条件增多
部分高校开始看重“复合背景”,比如既要会做深度学习算法,又要懂课程设计。有招聘评委私下透露,现在更倾向录用有企业合作项目经验的候选人,单纯做理论研究的反而不占优势。
3. 地域差异明显
东北、西北地区的高校引进政策相对宽松,安家费能给到50-80万。但北上广深的名校竞争白热化,某985高校工程教育学院去年招副教授,入选者中甚至有IEEE Fellow级别的学者来应聘普通教职。
三、“老江湖”的选择建议
认识几个毕业的师兄师姐,发展得好的都有个共同点:在读期间就明确方向。打算进高校的,早早就开始准备教资考试,跟着导师做教改项目;想去企业的,主动联系学院合作单位实习。有个师兄研二就去某科技公司参与智慧教室项目,毕业时手握5项专利,直接被聘为技术总监。
现在不少博士生选择“两条腿走路”,既准备高校应聘材料,也关注企业招聘信息。有位师姐同时拿到某211高校讲师岗和互联网大厂的offer,说一千,道一万选了年薪高30万的企业岗位,她说:“先在产业界积累实战经验,过几年想回高校更有底气。”
北师大工程博士的就业选择面比想象中更广,关键是要早做规划。高校教职虽然竞争激烈,但也没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程度,找准自身优势匹配院校需求,还是有很多机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