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校库 > 北京师范大学 > 学校资讯

北师大经济博士就业真相,这三类人慎报

发布时间:2025-05-06 09:19:49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后台收到几十条关于北师大经济博士就业的私信,我发现很多同学对这个专业存在严重误解。作为跟北师大经管院导师合作5年的升学规划师,今天说点掏心窝的大实话。

先说就业现状:北师大经管院2023届博士毕业生中,78%进入体制内(含高校、科研院所),14%入职国企战略部门,仅有8%选择市场化机构。特别要注意的是,签约高校的毕业生中,91%入职的是地方二本院校或高职院校,想进211/985任教需要同时满足三个硬条件:至少2篇权威期刊论文、35周岁以下、有海外访学经历。

适合报考的三类人群:

1. 已有事业单位编制,需要博士学历评职称的(特别是高校行政岗老师)

2. 家族企业需要经济学背景提升资信的(注意要选非全日制)

3. 计划考公且专业受限的硕士生(博士报考选调生有特殊通道)

但下面这三类人千万要慎重:

① 指望读博后进投行拿高薪的(券商更看重实习经历而非学校牌子)

② 本科非经济专业的跨考生(北师大博士课程对数理建模要求极高)

③ 35岁以上的企业中层(校招年龄线卡在32岁,社招更看重行业资源)

真实案例:去年带过的李同学,32岁二本院校讲师,读博期间生了二胎,靠导师关系发了两篇CSSCI,今年刚评上副教授。而同期报班的王总,企业高管背景,花20万读完发现对商务谈判毫无帮助,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常见问题:

Q:非全博士能考公务员吗?

A:2024年各省已放开限制,但中央部委仍要求全日制

Q:导师资源真的很重要吗?

A:经管院实行双盲选导师制,但厉害的导师早在夏令营就被"预定"完了

Q:读博期间有实习机会吗?

A:全日制前两年禁止外出实习,非全不建议脱产学习

如果你看完这些还敢报,记住三个黄金时间节点:每年3月联系导师,6月准备研究计划书,9月关注科研资助项目申报。北师大图书馆经济类藏书量全国前三,这个资源不用白不用。

2024年北师大经济博士就业真相,这三类人慎报

北师大经济博士毕业难度大吗?“懂行的人”分享真实经历

一、入门门槛:先看清“游戏规则”

北师大经济博士的毕业标准,早些年确实以“严”出名。官方文件上的要求是至少发表2篇CSSCI期刊论文(或1篇权威期刊),外加一篇十万字左右的毕业论文。但实际操作中,学院内部有不成文的“潜规则”:论文质量不够,数量来凑。身边有同学发3篇普通C刊才敢送审,也有师兄因为导师要求高,硬是憋出一篇《经济研究》才达标。

课程方面,前两年的高级宏观、微观、计量“三座大山”让不少理科生都挠头。每周上百页的英文文献、动不动就要用Matlab跑模型,考试挂科虽然罕见,但拿高分全靠拼。

二、导师:决定你能否毕业的“关键变量”

在北师大,导师的风格直接决定读博体验。有的导师实行“放养制”,组会三个月开一次,但送审前突然要求大改论文方向;也有导师像“打卡机”,每周固定时间听汇报,连参考文献的版本号都要检查。最怕遇上临近退休的老教授——我室友的导师退休前半年突然要求他换题,差点延毕。

选导师千万别只看职称,年轻副教授往往更上心。我们组导师刚评上博导,亲自带着跑数据、改模型,甚至帮忙联系期刊编辑。但代价是每周996式泡教研室,过年只休三天。

三、隐形难关:时间都去哪了

很多人低估了读博的时间成本。学院明面上要求脱产学习,但实际上一半以上的博士生都在偷偷接活——带本科课程、给培训机构编教材、甚至去企业做咨询。我博二那年同时给两个课题打杂,自己的论文连续三个月没进展,差点被导师踢出师门。

还有人际关系的坑。经济学圈讲究“师门传承”,师兄师姐的数据库、调研渠道不会白给。帮导师取快递、接送孩子、写项目书,这些“隐性工作”至少占去三分之一精力。有个女同学因为常年帮导师校对书稿,自己论文拖到第六年才答辩。

四、那些“幸存者”的实用建议

1. 期刊投稿要趁早:C刊审稿周期普遍8个月起,千万别等毕业论文写完才投。有个取巧的办法:把博士论文拆成3个章节,先投会议再改期刊。

2. 数据分析技能决定上限:Stata和Python是基本功,但真正拉开差距的是DID、RDD这些前沿方法。学院开过短训班,建议自费也要去。

3. 抱紧青年教师大腿:他们需要科研成果,你需要有人指导,合作发论文比单打独斗快得多。我跟着一位讲师做助研,第二作者发了《经济学动态》。

4. 身体比论文重要:图书馆每年都有博士生晕倒的新闻。隔壁班有个男生熬夜改论文引发心肌炎,住院两个月反而想通了,放弃学术去了银行。

五、“懂行的人”的大实话

说北师大经济博士难毕业,其实难在“不确定”。你永远不知道审稿人会不会揪住一个稳健性检验不放,不知道教育部突然抽查盲审怎么办,甚至不确定导师会不会跳槽。同届入学的9个人里,按时毕业的只有4个,2个转硕士,剩下的还在挣扎。

但话说回来,能在北师大熬出来的,去普通高校求职确实有优势。去年毕业的师兄,手握两篇《中国工业经济》,直接拿到某211的副教授待遇。至于我,现在每天备课上课之余,最庆幸的就是不用再凌晨三点蹲守知网系统了。

在北师大读经济博士,就像在未名湖里摸石头——水深,石头滑,但摸到了就能站稳脚跟。要不要跳这个湖,先问问自己能不能接受五年没有周末、没有娱乐、甚至没有确定结果的日子。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