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博士论文都是盲审吗?其实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不同院校的规定差别挺大,但大部分院校的非全日制博士论文都得盲审,尤其是重点高校。盲审就是送审时把作者和导师的信息都隐藏起来,交给校外专家评审,这样更公平。不过具体咋回事儿,还得慢慢唠。
多数院校真的强制盲审。像985、211这些院校的非全日制博士论文,基本都逃不掉盲审,有的学校甚至要求100%盲审。之前看过某985院校的招生简章,明明白白写着所有非全日制博士论文必须通过双盲评审才能答辩。当然也有例外,少数普通院校可能只抽查30%的论文盲审,剩下的交给校内专家评审。
盲审说白了就是匿名评审。送审的时候,论文里不能出现作者姓名、导师姓名、院校名称这些信息,评审专家压根不知道这论文是谁写的,导师是谁。这样一来就没了人情分,评审更公平。有个读非全日制博士的朋友说,他交论文前检查了三遍,生怕漏了个人信息。
一般都是学校统一送审。学生把论文交上去,学校先做匿名处理,然后送到校外专家手里。专家评审完会给意见,比如“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不同意答辩”。整个流程差不多1-2个月,有的学校用教育部的盲审平台,有的学校自己联系专家。
盲审专家是怎么选的?
盲审专家大多是同领域的教授或研究员。学校一般会选校外的专家,有的还要求是博导。比如某高校就规定,盲审专家必须是其他院校的正教授,而且得有博士指导资格。这样能保证评审质量,避免校内评审的局限。
盲审专家最看重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创新点。比如研究的问题有没有意义,研究方法科不科学,结论有没有新意。另外,论文结构、逻辑和语言表达也是评审重点。有位读经济学非全日制博士的朋友说,盲审专家提了20多条建议,包括数据来源要更详细,理论模型得再完善。
要求基本没差别。虽然学习方式不同,但博士论文的学术标准是统一的,盲审的时候不会因为是非全日制就降低要求。之前听某高校研究生院的老师说,不管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博士论文都得达到一样的学术水平,盲审标准没区别。
通过率全看论文质量。一般来说,认真写的论文通过率在80%左右,但不同院校不一样。重点高校盲审严,通过率可能低一些,普通院校通过率更高。之前看过某大学的数据,非全日制博士论文盲审通过率是85%,没通过的主要原因是创新不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