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考四川大学工程非全日制博士,实话实说难度不小,但比全日制稍微容易点。下面咱们就仔细聊聊这个事儿,让你心里有个底。
非全博士的招生名额多不多?
每年每个导师也就带一两个,竞争挺激烈。有些热门方向可能几十人抢一个名额。学校官网会公布具体数字,这个要提前查清楚。
报名门槛到底有多高?
必须有硕士学位,本科直接考没戏。工作年限要求五年以上,应届生别想。最好有科研成果,论文专利都算数。
考试科目难度大不大?
英语是统考,难度相当于六级以上。专业课由学院出题,跟研究方向直接相关。复试一定有面试,笔试看具体专业。
导师话语权到底有多重?
导师说行基本就稳了,说不行肯定没戏。提前联系导师特别重要,等报名就晚了。导师看重工作经验和项目经历,成绩反而不是最关键。
工作太忙会不会影响备考?
周末基本都要用来学习,加班多的要慎重。考前最好请个长假突击复习,临时抱佛脚很难过。工作项目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话能加分。
学费贵不贵能不能报销?
四年下来十几万跑不掉,比全日制贵不少。部分单位能给补贴,这个要提前问清楚。发票可以开培训费,走公司账比较划算。
上课时间怎么安排的?
第一年课程比较密集,每月都要去学校。后面主要搞科研,但定期要见导师。外地生可能要经常跑成都,交通费也是成本。
毕业要求会不会放水?
论文要求和全日制一样严格,别想蒙混过关。必须发核心期刊,这个卡得很死。工作忙不是延期理由,毕不了业的大有人在。
导师会不会嫌弃在职的?
有些导师确实偏爱全日制,觉得在职的投入不够。但工程类专业反而喜欢有实践经验的,这个要看具体情况。提前打听清楚导师偏好很重要。
跨专业报考有没有希望?
工程类内部转方向问题不大,文科转工科基本没戏。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纯理论背景很吃亏。复试时会重点考察专业基础。
年龄大了会不会受歧视?
四十岁以上的要好好考虑,体力和精力确实跟不上。但经验丰富反而是优势,关键看研究成果。太年轻的可能被认为经验不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