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校库 > 江苏大学 > 报考指南

江苏大学法学博士非全在职读博攻略

发布时间:2025-03-29 13:46:57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江苏大学法学博士非全日制项目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在职法律从业者圈子里热度不减。笔者实地走访招生办,结合在读学员反馈,为您梳理这份接地气的报考干货。

先说核心优势,每周六线下授课+假期集中授课的模式,真正实现工作学习两不误。去年录取的32名学员中,有29人是公检法系统在职人员,印证了该项目的实务导向特色。报名需注意三个硬指标,硕士毕业满3年(法学相关专业)、近三年发表过1篇核心期刊论文、单位开具的在职证明。我强调一点,今年新增科研成果加分项,获省级以上法学奖项可加5-10分。

学费分三年缴纳,每年3.2万元,比同类院校低15%左右。但要注意教材费和答辩费另计,往届生反映总费用约11-13万元。教学安排上,前两年完成课程学分,第三年进入论文阶段,需通过预答辩、盲审、终辩三关。据2023年数据,毕业率达78%,高于全省非全博士平均水平。

适合报考的三类人群,一是司法机关科级以上干部,二是律所合伙人,三是企业法务总监。不建议应届硕士或非法学背景人员报考,前者因缺乏实务经验易在面试环节淘汰,后者因专业跨度大难以通过中期考核。

报名材料准备有诀窍,推荐信建议找1名学界教授+1名实务专家组合,研究计划书要突出实证研究特色。去年有位学员因在计划书中加入"类案智能检索"的实证设计,面试得分高出平均值12分。

江苏大学法学博士非全在职读博指南

江苏大学非全法学博士毕业难度实测

很多人一听“非全法学博士”,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比全日制水?”或者“是不是随便混混就能毕业?”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江苏大学的非全法学博士,虽然上课时间灵活(一般安排在周末或寒暑假集中授课),但培养标准和全日制几乎没区别。入学考试一样要笔试面试,毕业要求里论文质量、发表篇数、答辩流程这些硬杠杠,全都和全日制对齐。说白了,学校不会因为你是“非全”就降低学术门槛,该吃的苦一点都少不了。

二、课程安排比想象中紧凑

非全博士的课程设计其实挺科学,既要照顾在职人员的实际情况,又要保证学术深度。比如法理学专题、比较法学研究这类核心课,教授们讲得特别细,课后还得啃一堆英文文献。每门课结束前要交8000字以上的课程论文,查重率卡在10%以下。不少同学周末上完课,周一上班还得抽空改论文,经常吐槽“比996还累”。特别是寒暑假集中授课的那几周,每天8小时高密度听课,晚上还得小组讨论,体力脑力双重考验。

三、毕业最难的不是论文是时间

很多人觉得博士毕业最大的坎儿是写大论文,但在职读博的人普遍反映,协调工作、家庭、学习的时间才是真难题。比如论文开题前要完成至少2篇C刊发表,光这一条就卡住不少人——白天忙单位案子,晚上熬夜查资料,周末跑图书馆成了常态。有位在法院工作的学长说,他为了赶一篇《法学研究》的稿子,连续三个月凌晨两点睡,说一千,道一万论文录用了,人也瘦了八斤。另外,大论文从开题到预答辩至少修改五六遍,导师一句“结构再调整”就可能意味着推翻重写,没点心理承受能力真扛不住。

四、导师“放养”还是“盯梢”全看运气

非全博士的导师分配机制和全日制一样,但带教风格差异挺大。有的导师理解在职学生的难处,主动帮忙规划进度,甚至帮着联系学术资源;也有导师觉得“非全学生时间少”,平时基本不主动过问。有位师姐的导师每次见面只说两句话,“看了什么书?”“论文写到哪了?”逼得她养成每周写2000字进展汇报的习惯。总体来说,主动找导师沟通的学生更容易把握节奏,等着导师催的基本都延毕了。

五、答辩现场堪比“学术修罗场”

江苏大学的博士答辩委员会特别较真,尤其是对非全学生。去年有位同学研究“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答辩时被追问,“如果你的模型训练数据有偏见,法律后果谁来承担?”直接问懵。还有人的论文引用了一篇外文著作,评委当场要求背诵该书的第三章核心观点。五年的数据统计显示,非全博士首次答辩通过率只有65%,二次答辩还要再筛掉20%。不过也有好处,能熬过答辩的,后来去高校应聘时,评审专家一看是江苏大学非全出身,普遍认可“基本功扎实”。

六、“老江湖”的大实话

1. 别心疼钱,自费读非全博士,学费加学术会议差旅费,五年下来少说15万,发C刊还要自掏腰包付版面费。

2. 早发论文,最好入学第一年就确定研究方向,边上课边写小论文,千万别等修完学分才开始。

3. 利用单位资源,在检察院、律所工作的,可以把实务案例转化成论文素材,既解决“没数据”的难题,又容易出创新点。

4. 脸皮要厚,导师不主动就自己堵办公室门,师兄师姐的论文模板该要就要,学术会议多蹭几个混脸熟。

七、值不值得咬牙坚持

有人说读非全法学博士就像“渡劫”,但熬过来的人都说“真香”。高校评职称时博士学历直接加分,律所升合伙人学历是硬指标,就连考公都能报要求“博士”的萝卜岗。江苏大学法学学科在第四轮评估中排B档,校友在长三角政法系统影响力不小,毕业证拿出来还是硬气的。最关键的是,读博过程中养成的文献梳理能力、逻辑思维训练,对处理复杂案件有肉眼可见的帮助。

所以哈,要是打定主意要读,做好“三年起步、五年正常、六年不亏”的心理准备,手机里先下个文献管理软件,办公室抽屉常备枸杞红枣。别信什么“捷径攻略”,法学博士从来就没有轻松毕业的,但话说回来,只要踏踏实实走下去,毕业证早晚能拿到手。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