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首都医科大学的医学非全日制博士,确实需要面试!
而且这面试,可不是走个过场,从材料审核,到现场答辩,每一步,都卡得死死的。
面试,到底考什么?
首医的面试,分两部分,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
专业能力这块儿,临床方向的考生,得现场分析病例——比如,给你个疑难重症的病历,让你说出诊断思路、治疗方案,还要解释,为啥这么选药。
有个急诊医生,去年面试时,把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适应症,说得比教科书还透,直接拿了面试最高分。
基础医学方向的考生,更惨,得带着科研成果,来答辩,从实验设计,到数据统计,每个细节,都得经得起导师组“拷问”。
英语考核,也不含糊,不是让你背单词,而是,直接翻译专业文献。
去年,有个考生把“metastaticcarcinoma”,翻译成“转移癌”,结果,导师反问,“那‘invasivecarcinoma’怎么翻?”直接,把人问懵了。
建议是,提前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摘要,当睡前故事读,语感练出来,才不慌。
申请时,得准备哪些硬货?
最核心的材料,有三样,一是硕士毕业证,学位证,缺一个都不行;二是至少两篇,医学相关论文,临床方向,最好有病例报告,基础医学方向,得有实验数据;三是单位推荐信,必须盖公章,还得注明“同意在职读博,帮助科研工作”。
去年有个考生,用本科发的论文,来凑数,导师直接说,“我们要看你近三年的研究能力,十年前的成果,没用!”
特别提醒,英语成绩,必须达标!首医认的证书,包括四、六级(425分以上)、雅思6.0、托福90分等,要是都没有,就得参加,他们组织的医学博士英语考试,分数线,年年涨,去年,涨到50分了。
还有,临床方向的考生,必须有医师资格证和规培证,应届生,得在入学前拿到,否则,材料直接被打回来。
面试不过,还有机会吗?
如果面试没过,当年,就没戏了,但可以,来年再申。
不过,得先搞清楚,为啥没过——学校这边,会给个简单反馈,比如“科研基础薄弱”,或“临床思维不系统”。
有个基层医生,去年因为论文质量不高,被刷,回去后,跟着导师,做了个市级课题,今年再申,直接过了。
还有,首医每年,有两次申请机会(春季和秋季),第一次没过的话,还能赶第二次申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