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提前联系比较好!
虽然没有要求必须这么做,但申请申请西北大学工程非全日制博士,导师的意见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
提前联系导师,有啥实实在在的好处?
最直接的,是能摸清,对方“底细”!
比如,你想报的导师,今年到底招不招非全——有些导师,明明名额满了,官网,却没更新,不提前问,报了,也是陪跑。
去年,有个做土木的学员,没联系导师,就报名,结果复试时,导师说“我只带全日制”,白白浪费半年时间。
更关键的,是能刷好感,非全博士,讲究“产学研结合”,你把自己的工作项目,跟导师的研究方向,绑在一起说,比如“我在国企做智能建造,想跟着您研究BIM技术应用”,导师一听,觉得你,能帮他出成果,录取时,自然优先考虑。
啥时候联系导师,最合适?
建议在报名前,3-6个月,别太早,也别太晚。
太早了,导师可能记不住你;太晚了,名额,被别人占了,联系,也白搭。
每年3月、9月,是招生旺季,导师相对有空,回复邮件,避开寒暑假,和过年期间,不然邮件,可能沉在收件箱底。
联系前,最好做点功课,去西北大学工学院官网,查查导师的研究方向,看看,他最近发的论文,或主持的项目,提一嘴“您去年在《工程科学学报》上发的那篇关于绿色建筑的论文,我在工作中,实践过类似方法”,显得你,不是瞎凑数的。
联系导师时,该说些啥?
第一句,自报家门,“我叫XX,在XX单位做XX工作(比如桥梁检测、化工设计),想申请您的非全博士。”
第二句,说为啥选他,“您研究的XX方向(比如智能材料、工程管理优化),跟我工作相关,想跟着您,把实践中的问题,搞成研究。”
第三句表决心,“非全学习,不影响工作,能保证论文时间,您有课题,需要数据,我这边,能提供帮助。”
附件里,别忘了放简历,和代表性成果——比如你负责过的工程项目报告、发表的小论文,哪怕是,单位内部的获奖证书也行,非全导师,很看重实践能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