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在后台私信:"中科大金融博士到底值不值得读?"作为深耕在职教育领域7年的从业者,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博士项目的真实情况。先说重点:这个项目确实香,但真不是人人都适合!
一、2024年最新报考门槛
1. 学历要求:硕士毕业满3年(以毕业证时间为准),单证硕士也能报,但需要加试两门专业课
2. 年龄限制:45岁以下(1979年1月后出生)
3. 工作经历:金融相关领域至少5年从业证明(银行流水+单位推荐信)
4. 附加条件:近3年发表过1篇核心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不算数)
二、费用全盘点(2024版)
报名费:800元(不退)
学费:12.8万/3年(分学年缴纳)
教材费:实报实销(年均2000左右)
论文指导费:2.5万(开题时缴纳)
杂费明细:
学术活动费:500/学期
实验室使用费:3000/年
海外访学补贴:学校承担70%(约2.1万)
三、5类不建议报考人群
1. 想混文凭的:每学期3次随机考勤,缺勤2次直接挂科
2. 数学基础差的:随机过程、金融计量两门必修课挂科率超40%
3. 工作太忙的:每周至少保证20小时学习时间
4. 急需用钱的:3年读博期间不能停缴社保
5. 跨专业报考的:需补修6门本科课程(自费)
四、“懂行的人”的真心建议
建议报考前先做三件事:①找在读学长要份作业样本 ②参加一次公开课试听 ③核算未来3年时间成本。去年有个券商朋友,虽然符合条件,但最终因为频繁出差放弃了报考。这里提醒大家:中科大的考勤系统会实时定位,代签到根本行不通!
五、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1:"非全日制=轻松拿证"——实际毕业率仅68%
误区2:"导师随便选"——每位导师限带2名在职生
误区3:"论文可延期"——最长延毕2年,超期直接清退
个人觉得:
中科大金融博士确实是块"金字招牌",但建议先对照自身情况做好评估。去年我们统计过数据:顺利毕业的学员中,83%都是金融行业中层以上管理者。如果看完这篇还在犹豫,不妨先参加他们的"导师见面会"(每年3月/9月各一次)。
中科大金融博士毕业难度与就业去向深度调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金融博士项目,在圈子里一直以"严进严出"著称。先说入学这一关,每年报考人数上百,说一千,道一万能拿到录取通知的不到20人。笔试题目不光考宏微观经济学、计量模型这些基础,还得解几道数学系研究生级别的证明题。面试更考验人,有学生回忆当场被要求用英文推导期权定价公式,还要解释一次美联储加息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
进了门才是真正的开始。前两年必修的高阶课程,光是《高级金融理论》一门课,每周就得啃完两篇英文顶刊论文。每学期末的资格考试,淘汰率稳定在15%左右。有个2019级的师兄说,他们那届有三人卡在随机过程这门课的考试上,对了只能转硕士毕业。
毕业论文才是终极考验。中科大要求博士论文必须有3篇以上达到CSSCI或SSCI水平的阶段性成果。有位去年毕业的学姐透露,她为了发《经济研究》那篇文章,跟着导师改了11稿,光是实证部分就换了三个数据库。现在所里还保持着平均5年毕业的传统,能4年搞定的人都被称作"快枪手"。
二、毕业了都去哪儿?
从五年的就业数据看,约四成毕业生流向高校。去985大学的基本都有海外访学经历,像去年有位师兄带着4篇SSCI去了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去211院校的多数能直接评副教授,有个2018届的师兄在西南财大,入职三年就带了国家自科青年项目。
金融圈是第二大去向。进券商的集中在研究所和投行部,有个2017届的学长在中信建投做首席宏观分析师,带15人团队。去公募基金的多做量化投资,国泰基金有个量化部的副总就是中科大2014届博士。这两年还有去私募的,有毕业生合伙创办的量化私募,管理规模已经破50亿。
体制内方向也有特色。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每年会招2-3个,需要过五轮面试。有个2020届的师姐现在在货币政策司,主要研究数字人民币。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的岗位竞争更激烈,去年有个男生考了笔试第一名,面试时用DSGE模型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把考官都震住了。
三、“老江湖”的真心话
在读的师弟师妹们普遍说,选这个项目要做好"五年抗战"的准备。有个博三的女生现在每天实验室、宿舍两点一线,她说最崩溃的时候是论文被拒稿,还得边哭边改模型。但熬过来的都觉得很值,去年毕业的李师兄现在在某省金融办工作,他说当年学的计量方法现在制定区域金融政策时全用上了。
对想报考的人,几位毕业生的建议很实在:数学底子差的要慎重,读博期间至少学会Python和Matlab两种编程工具;找导师要选有国家级课题的,但也要看人品,有个严苛但负责的导师比放羊的大牛强;实习不要太早,等发完核心论文再考虑去金融机构实践。
中科大金融博士的牌子在业界确实硬气,去年某股份制银行总行招博士后,明确写着"中科大、清北毕业生优先"。但这份光环背后,是图书馆凌晨三点的灯光,是跑程序崩溃的深夜,是改论文改到想撕键盘的瞬间。有位毕业生说得实在:"在这读金融博士,就像在数学系的夹缝里长出来的金融之花,过程很苦,但开花了确实漂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