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博士招生,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一朋友去年申请博士踩了坑,材料不全白跑三趟教务处。今年身边好几个朋友问我重庆大学博士到底咋申请,干脆把招生简章掰碎了讲清楚,看完这篇能省你半个月查资料时间。
一、申请条件比你想的"宽松"
1. 学历门槛,硕士毕业证到手满2年(在职的算工作年限)
2. 年龄上限,45周岁以下(以报名当月计算)
3. 特别通道,获过省部级科技奖的放宽到50岁
二、费用明细别被忽悠
全日制博士,
工科3.2万/年(实验室要烧钱)
文科2.8万/年
在职博士,
统一4.5万/年(含导师指导费)
注意,住宿费单算,虎溪校区新公寓1200/年
三、申请材料“躲雷”攻略
1. 推荐信必须用学校红头纸
2. 工作证明要盖鲜章(扫描件无效)
3. 研究计划别超过5000字(去年有人写2万字直接被刷)
四、面试现场真实流程
1. 10分钟PPT陈述(重点讲研究设想)
2. 英语问答环节(准备3个日常话题)
3. 专业问题抽签(可换1次题目)
4. 导师组现场打分(去掉最高最低分取平均)
五、“上岸人”的血泪经验
3月前必须联系好导师(官网师资栏有邮箱)
6月系统报名别卡对了一天(容易崩)
9月复试带齐复印件(现场打印1块钱1张)
今年招生有个新变化,所有专业加考心理健康测试,不过关的一票否决。建议大家提前做做SCL-90自测量表,心里有个底。
重庆大学博士导师选择注意事项
选博士导师这事儿,说是“人生大事”都不夸张。在重庆大学这样的985高校,导师资源丰富,但选对了事半功倍,选错了可能直接“读博如渡劫”。结合身边师兄师姐的血泪经验和成功案例,咱聊点实在的“躲雷”门道。
一、别光看头衔,研究方向才是硬道理
很多同学容易被“长江学者”“杰青”这些Title唬住,但关键得看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你是否匹配。举个真实例子,隔壁实验室的小王,冲着导师的学术名气去了,结果发现导师主攻人工智能,他自己想做传统机械设计,两边课题完全不搭,说一千,道一万硬着头皮换方向。
建议操作,
1. 上学院官网扒导师近3年的论文和项目,看是不是持续深耕某个领域
2. 直接发邮件问导师,“您课题组目前在研的具体方向有哪些?”
3. 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数据库,看导师拿的课题是否对口
二、实验室氛围比想象中更重要
见过凌晨三点的重大A区实验楼吗?有的组打卡比上班还严格,有的组全靠自觉。别信官网上那些“团结活泼”的套话,直接找师兄师姐套情报,
问在读博士生,“平时几点能回宿舍?周末要开组会吗?”
看实验室设备,精密仪器多的组可能要抢机时,理论组更看重讨论班
观察课题组团建照片,如果全是吃饭摆拍,可能团队凝聚力一般
三、资源分配是个隐形门槛
重点看三件事,
1. 经费实力,做实验的学科(比如材料、土木),导师有没有千万级项目直接影响你的设备条件
2. 人脉网络,爱送学生去国外联培的导师能帮你铺路,尤其是想进高校任教的同学
3. 课题组规模,大老板手下十几个学生的,可能要跟小导师做课题;独立带组的年轻导师反而能亲自指导
四、沟通风格决定读博体验
见过温文尔雅的导师当场摔论文,也见过看似严厉的老板私下帮学生改PPT。几个判断小技巧,
初次见面时观察,是你一个人说,还是导师主动问你的规划?
看往届学生去向,留在学术圈的多的,往往导师要求严格但培养系统
直接问,“如果研究遇到瓶颈,您一般怎么指导学生?”
五、避雷三连击,隐性指标要摸底
1. 毕业年限,打听组里博士平均几年毕业,超过5年的要慎重
2. 论文署名,有些导师坚持自己一作,有些允许学生一作
3. 横向课题比例,接企业项目多的组可能要做大量应用型工作
六、个人需求别妥协
想进企业工作的,选有工业界合作的导师,实习机会更多
打算留高校的,找学术影响力大、推荐信有分量的导师
拖家带口的,避开需要常出差野外或长期泡实验室的课题组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掏心窝的话,别怕拒绝“大牛”。重庆大学光机械、电气、土木等强势学科就有上百博导,与其挤破头进顶尖组当凤尾,不如找个认真带学生的导师稳稳毕业。当年隔壁宿舍老李选了个刚引进的海归副教授,人家手把手教他发了两篇一区,现在都在美国做博士后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