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校库 > 同济大学 > 学校资讯

报考同济大学工程非全博士,这些条件和费用必须提前了解

发布时间:2025-05-12 10:59:14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有粉丝在后台留言:"同济的非全工程博士到底怎么报考?学费是不是特别贵?"作为帮助过300+在职人士规划学历提升的老学姐,今天手把手给大家讲清楚报考门道。看完这篇,你至少能省下3个月查资料的时间!

一、硬性条件比全日制更"挑人"

1. 学历门槛:必须拿到硕士学位满3年(截止到2024年9月),专升本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前置学历也要提供

2. 工作背景:在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等工程领域有5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项目经理岗会优先

3. 年龄限制:45周岁是个隐形红线(个别杰出人才可放宽到48岁)

有个冷知识:去年有考生带着5项专利报考,笔试直接加了20分!

二、报名材料准备有门道

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

单位盖章的工作证明(切记要写清岗位和年限)

两位正高职称专家的推荐信(别找自己领导)

研究计划书(重点看项目落地性)

我强调一点:去年有考生因研究计划书太理论化被刷,建议多结合自己参与过的工程项目来写。

三、费用明细比想象中复杂

学费分三档:

普通专业8万/年(如机械工程)

热门专业12万/年(如人工智能方向)

校企联合培养15万/年(含企业实训费)

实测花费:教材费每年2000左右,实验室耗材费看课题情况,有个师兄做智能建造课题额外花了3万材料费。

四、“上岸人”的血泪教训

1. 千万别卡着截止日期报名,去年系统提前3天就关闭了

2. 提前联系导师有讲究,最好带着项目合作意向去谈

3. 英语考试虽然只占20%,但每年都有专业课高分考生栽在英语上

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位考生专业课第一名,因为英语差2分没过线,只能第二年重考。

五、常见问题答疑

Q:周末上课能保证出勤吗?

A:每月集中授课4天(含周末),长三角地区的考生相对方便

Q:论文答辩有什么特殊要求?

A:必须提供工程应用证明,比如项目验收报告、专利证书等

Q:毕业后能进高校任教吗?

A:学历证书与全日制具有同等效力,但具体要看用人单位要求

2024年报考同济大学工程非全博士,这些条件和费用必须提前了解

同济大学非全博士录取难度和备考经验分享

话不多说:同济的非全日制博士项目确实有一定门槛,但绝非高不可攀。根据近三年的数据,同济非全博士的平均报录比在8:1左右,部分热门专业(如建筑、土木、经管)竞争更激烈。不过相比清北复交同档次院校,同济对在职考生的包容度更高,尤其看重专业领域实践经验研究方向匹配度

学校审核材料时主要卡三个环节:

1. 初审关:本硕学历背景、工作成果(专利/项目/论文)、推荐信质量缺一不可。曾有考生985硕士毕业但工作经历单薄被刷,也有双非背景但主持过省部级项目的申请人成功入围。

2. 笔试关:专业课难度与全日制持平,但题量减少30%,重点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去年城乡规划专业真题中,直接出现了"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海绵城市技术应用"这类实操性题目。

3. 复试关:面试官特别关注"为什么选择非全"和"如何保证学习时间",曾有考生因回答"单位要求提升学历"这类功利性答案被扣分。

建议提前半年联系意向导师,带着具体研究设想沟通。去年录取的考生中,超60%在报名前已获得导师的初步认可。

“懂行的人”的血泪备考诀窍

笔试准备:别掉进教材的坑

千万别抱着全日制统考资料死磕!非全笔试三大特点:

专业课侧重行业前沿动态,比如交通工程专业近年必考"智能网联汽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英语题型偏重文献翻译和摘要写作,突击背单词不如多练《Nature》《Science》的摘要改写

时事热点占20%分值,今年环境工程考生要重点关注"新污染物治理"

推荐三个备考神器:

1. 近五年真题(研究生院官网可下载)

2. 导师近三年发表的论文

3. 本专业国家最新技术规范(如《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面试避雷诀窍

去年被淘汰的考生中,80%栽在这些问题上:

"你的研究计划与现有工作如何结合?"(建议展示单位盖章的支持证明)

"遇到项目进度与课业冲突怎么办?"(给出具体时间管理方案,比如每周固定三个晚上+周末半天)

"为什么选择我当导师?"(提前研读导师团队的在研项目,最好能提出改进建议)

有个取巧小技巧:把个人陈述做成图文并茂的PPT,重点突出参与过的重点项目(附现场照片或图纸),比干巴巴的文字材料更有说服力。

常见问题答疑

Q:非全博士会被区别对待吗?

A:毕业证与全日制完全一致(仅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但部分单位评职称时可能有额外要求,建议提前咨询人事部门。

Q:需要提前发表论文吗?

A:不是硬性要求,但如果有核心期刊论文或省部级科技奖励,初审通过率提升50%以上。正在审稿的论文也可注明状态。

Q: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业?

A:实测有效的时间管理法:

工作日早晚通勤时间听专业播客(推荐《同济学术之声》)

午休抽20分钟阅读文献

每周固定周三、周五晚19:00-22:00为学习时间(建议在单位申请固定自习室)

重大节点(开题、中期)提前1个月向单位申请调休

Q:学费和奖学金政策?

A:2023年标准为4.5万/年(部分工科专业5.2万),学校提供不超过20%的奖学金名额。不少考生通过单位教育经费报销部分学费,记得保留缴费凭证。

“上岸人”的真心话

别轻信"非全博士花钱就能买"的谣言,同济每年都有10%左右的淘汰率。但也不必过度焦虑,认识位宝妈考生边带孩子边备考,靠着每天凌晨4点起床学习最终上岸。最关键的是找准自身优势:有考生凭借主持过地铁施工项目的经历,在复试中逆袭笔试高分选手。

备考资料清单:

专业课:学校指定参考书+近三年行业白皮书

英语:雅思写作范文集+学术英语翻译练习册

附加材料:获奖证书扫描件、专利授权书、项目验收报告(做成PDF备用)

(附: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最新通知链接)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