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非全日制博士啊,都有可能需要去脱产的呢,可不是都能直接在职的呦。关于这个问题啊,虽说非全日制主打边工作边学习,但有些项目因为课程安排、研究需要或者学校规定,确实得短期脱产。
其实非全日制博士大多是在职学习,脱产并不是普遍现象。不过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操作差别挺大。像清华大学的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虽然是非全日制,但每月有一周集中授课,这时候就得全脱产到校本部学习。可浙江大学的计算机非全日制博士,采用周末隔周上课的模式,本地学生基本不用脱产。说白了,是否脱产取决于学校的安排和专业性质,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种情况是集中授课的硬性要求。比如吉林大学的非全日制博士项目,每月集中授课3-5天,外地学生来回跑太麻烦,往往得请年假脱产学习。第二种是实验类专业的研究需要,像生物医学工程非全日制博士,有些实验必须在学校实验室完成,可能得连续1-2个月脱产做实验。第三种是论文答辩阶段,很多高校要求博士论文盲审前必须在校内修改完善,这时候也得脱产1-2周。
脱产时长因项目而异。集中授课型的脱产通常是每月3-7天,比如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非全日制博士,每学期有4次集中授课,每次5天,全年累计脱产20天左右。实验类专业脱产时间更长,可能得连续2-3个月在学校做研究,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材料工程非全日制博士,实验阶段平均脱产3个月。论文阶段脱产时间较短,一般1-2周啊,用来配合导师修改论文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