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报名条件 > 报考常识

人大会计非全博两证申请难吗?先满足这3个条件,拿证更稳妥!

发布时间:2025-09-06 10:36:24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人大会计非全日制博士两证申请确实有难度,但没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只要满足3个核心条件,拿证成功率能提高一大截。这三个条件就是:硬核的会计相关工作经验、跟导师匹配的研究方向、提前做好导师沟通。去年有位央企财务总监就靠这三点顺利上岸,现在边工作边读博,一点不耽误晋升。

image.png

先说说工作经验这块,这是人大会计非全博最看重的敲门砖。

不是随便做几年会计就行,得是有含金量的经验。按照人大类似专业的要求,本科毕业至少满5年,硕士毕业满2年,而且必须是会计、财务相关的工作。像在会计师事务所做过上市公司审计,或者在企业带过财务团队,这些经历才管用。我认识个张姐,在国企做了8年财务经理,带过预算管理、内控建设这些项目,申请时材料一交就过了初审。

有专业证书会更加分。比如考了CPA,或者有ACCA、高级会计师职称,这些都能证明你的专业能力。去年录取的学员里,80%都有至少一个硬核证书。有个学长光有CPA还不够,他还在核心期刊发过一篇关于“企业税务筹划”的文章,面试时老师直接说“你这实践和理论都够格”。

要是没这些硬货,哪怕工作年限够了也容易被刷。之前有个做行政会计的考生,虽然工作10年了,但一直做基础核算,没参与过重大项目,材料审核时就被评委说“专业深度不够”,直接没进复试。

再来说研究方向,必须跟人大会计的导师方向对上,不然再优秀也白搭

人大会计的导师各有专攻,比如张然教授专做财务会计和量化投资,徐经长教授研究国际会计协调。你选的研究方向得跟这些导师的领域沾边,比如想跟张然教授,就可以研究“财务数据量化分析”;对徐经长教授的方向感兴趣,就往“国际会计准则应用”上靠。

研究计划不能瞎写,得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有个学姐在互联网公司做财务,她写的研究计划是“电商企业收入确认问题研究”,刚好跟一位导师的“新收入准则实施效果”课题对上了,面试时导师直接跟她讨论起具体案例,当场就给了高分。

千万别选太偏的方向。之前有考生想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但人大这方面的导师资源少,结果研究计划没人指导,复试时被问得答不上来,最后没被录取。所以选方向前,一定要去学院官网查清楚导师的研究领域,别闷头瞎准备。

image.png

最后这点最关键:提前跟导师沟通,这比闷头填表有用10倍

怎么沟通?先去知网上搜导师最近发的论文,认真读两篇,抓住里面的核心观点。然后写封邮件,说说你对他研究方向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讲讲你能做什么相关研究。有个学长就因为在邮件里提到了张然教授论文里的“基本面量化指标”,还结合自己公司的财务数据做了分析,很快就收到了回复。

能参加导师的学术讲座更好。去年有个考生专门从上海飞到北京听徐经长教授的公开课,结束后上去请教了一个关于“国际会计协调”的问题,还递了份自己做的案例分析。后来面试时,徐教授一眼就认出了他,印象分直接拉满。

但沟通也不能太急功近利。别一上来就问“能不能收我”,而是多请教专业问题,展示你的思考。有个考生第一次发邮件就说“想跟着您混文凭”,直接被导师拉黑了。记住,导师更愿意带能帮他做研究的学生,不是只想混学位的。

材料准备也有技巧,别只堆证书和成绩单

研究计划书一定要突出“问题意识”。比如你在工作中发现“企业合并报表总是出问题”,那就可以写“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难点研究”,再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这样显得你既有实践又有思路。同等学力的考生记得按要求准备一万字以上的论文,最好是跟会计相关的实证研究,别写纯理论的。

推荐信也很重要,尽量找业内有分量的人写。比如你的直属领导,或者合作过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他们能证明你的工作能力。有个学员找了他们公司CFO写推荐信,还附上了一起做过的上市辅导项目材料,说服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面试时别只背理论,要多结合工作实例

老师常问的问题不是“什么是权责发生制”,而是“你工作中怎么解决权责发生制带来的问题”。有个做制造业财务的考生,被问“成本核算方法怎么选”时,直接讲了他们公司从品种法改成分批法的过程,还分析了利弊,老师听了频频点头。

英语面试也别慌,都是日常专业问题。比如“你怎么看新租赁准则对企业的影响”,用简单句说清楚就行,不用飙复杂词汇。去年有个考生英语不算流利,但因为回答时结合了自己公司的租赁业务案例,照样拿了高分。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