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跨考的可行性,非全博士和全日制不一样,导师更看重“实践匹配度”而非“专业出身”。
全日制博士侧重学术基础,非全博士更需要你能把行业经验和研究结合起来。
比如有个朋友,本科读汉语言文学,工作10年一直在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去年跨考某高校工商管理非全博士,面试时没被揪着“没学过管理学专业课”不放,反而因为能结合自己做过的“人才梯队建设项目”谈研究计划,导师当场就说“你这实践经验比本专业应届生更有用”,最后顺利录取。
还有做IT技术的考生,跨考工程管理非全博士,因为参与过多个技术项目的管理工作,研究计划写“IT项目风险管控”,也成功上岸。
所以别担心专业不对口,只要你的工作经历能和报考方向挂钩,就有机会。
第一个容易捡漏的方向,工商管理非全博士。
这个方向几乎是跨专业考生的“首选”,不管你之前是做市场、财务、HR还是运营,只要有企业管理相关经验,都能报。
很多学校招这个方向时,不限制前置专业,反而更倾向招有不同行业背景的考生——毕竟管理研究需要多行业案例支撑。
比如某财经类高校,去年工商管理非全博士招20人,有一半是跨专业考生,有做餐饮连锁的、有做新能源企业的,因为大家觉得“工商管理太热门不敢报”,实际报录比才5:1,比其他专业低很多。
而且毕业后能对接企业高管、咨询顾问等岗位,对职业提升也有帮助。
第二个方向,公共管理非全博士。
这个方向对接政府、事业单位、国企的公共事务岗位,比如做行政协调、政策研究、社区治理的考生,哪怕之前是学法律、社会学、教育学的,都能跨考。
因为公共管理研究需要结合具体的公共事务场景,你的工作经历就是最大优势。
之前有个在街道办做社区服务的考生,本科读社会工作,跨考公共管理非全博士,研究计划写“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居民参与机制”,因为有大量一线调研经历,复试时老师问的问题都能结合实际案例答,轻松过关。
而且这个方向招生的学校多,很多地方省属高校都有招,名额相对充足,不容易扎堆。
第三个方向,教育管理非全博士。
如果你在中小学、职业院校、教育机构做管理工作,哪怕之前是教语文、数学的老师,或者做教育信息化的技术人员,都能跨考。
教育管理非全博士侧重“教育实践中的管理问题”,比如课程设计、师资建设、教育政策落地等,不需要你有教育学理论基础,反而需要你能从工作中发现研究问题。
比如某师范大学,去年教育管理非全博士招15人,跨专业考生占了6成,有做中小学德育管理的、有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报录比才4:1,比教育学原理这类纯理论专业好考太多。
第四个方向,工程管理非全博士。
这个方向对技术岗转管理岗的考生特别友好,比如做建筑施工、IT技术、制造业生产的,哪怕之前学的是土木工程、计算机、机械工程,只要有工程管理相关经验(比如负责过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管控),就能跨考。
工程管理研究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场景,你的技术背景+管理经验,比本专业没做过项目的考生更有优势。
比如某工科高校,去年工程管理非全博士招18人,有10人是跨专业考生,报录比才4.5:1,很多人觉得“工程管理需要工科基础不敢报”,实际导师更想要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考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