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报名条件 > 报考常识

华东师大教育学非全日制博士毕业,学历“门槛”有多高?一文速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10:21:52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华东师大教育学非全日制博士的学历“门槛”,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简单说,想拿毕业证,得闯过三关:入学时的硬条件、在读时的科研关、毕业时的论文关。别看是非全日制,含金量和全日制博士看齐,门槛自然不会放水,但普通人只要按规矩走,也不是遥不可及。

image.png

先看入学这第一关。不是有个硕士证就能来读的。得是教育学相关专业的硕士,或者本科是教育行业,工作多年有突出成果的。像中小学的校长、教育局的中层,或者高校的行政岗,这些有实际教育经验的,申请时更占优势。

工作年限卡得挺严。最少得有5年教育相关工作经历,而且得是硕士毕业后开始算。有个朋友在重点中学教了8年书,硕士毕业满6年,申请时材料一交就过了初审,这年限是硬杠杠,差一个月都不行。

申请材料也得备齐。除了身份证、学历学位证,还得有两封教授推荐信,最好是业内有点名气的。个人陈述得写清楚自己的研究方向,跟华东师大教育学哪个导师的方向对得上,这点很重要,导师不认可是白搭。

还有个隐性门槛:面试。不是光看材料就录取,得现场跟导师组聊。去年有个学员,硕士学校不错,但面试时说不出自己想研究啥,当场就被刷了。导师们更看重你有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能不能结合工作搞出点新东西。

进了门,在读期间的门槛也不低。课程虽然安排在周末和假期,但学分一点不能少,总共得修满36学分。核心课都是教育学大咖来讲,缺课三次以上就得重修,别想着混日子。

image.png

科研这块是很多人的难点。至少得参加两次全国性的教育学学术会议,还得提交论文摘要。有个师姐在中学当班主任,挤时间写了篇关于家校共育的论文,在学术会上发言后,还被期刊编辑看中发了出来,这就算超额完成任务了。

最关键的还是博士论文。字数要求不少于10万字,得有原创性,还得跟教育实践结合紧密。非全日制的论文不要求发核心期刊,但得通过知网查重,重复率不能超过15%。去年有个师兄论文写了12万字,查重过了,答辩时被评委指出案例不够典型,又改了两个月才过。

答辩环节也挺严。得先过盲审,找两位校外专家评,都给“同意答辩”才能进入下一步。答辩委员会有5位老师,其中至少2位是外校的,全票通过或者4票以上同意才算过。有个老乡答辩时,有位老师觉得她的研究方法有漏洞,好在她准备充分,当场反驳有理有据,最后惊险过关。

毕业时还得提交实践成果。比如参与过教育政策制定、主持过省级以上的教育课题,或者出版过教育类专著。这对在教育系统工作的人来说不算难,像教培机构的教研负责人,拿个课程研发的成果就能交差。

跟全日制比,非全日制的门槛在“实践经验”上更灵活,但学术要求一点没松。有个师妹同时备考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她说非全日制的面试更看重你能把研究用到实际工作中,而不是纯理论有多厉害。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