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博士入学不是都不用英语成绩。有的学校和专业明确要求英语成绩,比如四六级、雅思托福;有的则能通过其他方式替代,比如提交英语论文、参加校内英语测试。具体得看学校招生简章,不能一概而论,得提前查清楚目标院校的要求。
顶尖高校的非全日制博士,大多要求英语成绩。比如北大的非全日制管理学博士,要求CET-6成绩不低于425分,或者雅思6.5分、托福90分以上。要是没达到,连报名资格都没有,审核时直接被筛掉。
上海交大的工科类非全日制博士,也得有英语成绩证明。比如要求“近5年内CET-4不低于425分”,或者在英文期刊发表过论文。学校觉得,工科研究常要看外文文献,英语能力是基础,不能马虎。
不过这些学校会注明“有效期”,比如四六级成绩3年内有效,超期了就得重考,或者用其他成绩替代。
部分地方院校可以。比如某省的师范大学,非全日制教育博士,允许提交“英语教学工作证明”,要是你在中学教过5年英语,能出示教案和学生评价,就不用四六级成绩。
行业特色院校的某些专业更灵活。比如中国矿业大学的非全日制矿业工程博士,接受“煤矿行业英语等级证书”,这是行业内的英语考试,比四六级简单,主要考采矿相关的专业词汇,对在职人员更友好。
还有学校允许参加校内英语内测。比如某理工大学,非全日制博士报名时没英语成绩,可在复试时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考试,考阅读和写作,难度比六级低,过了就能算符合要求。
差异还挺大的。经管类、理工科专业要求通常高些。比如非全日制金融博士,研究方向涉及国际金融,学校会要求“能熟练阅读外文财报”,所以得有英语成绩证明,不然导师担心你看不懂外文文献。
文科类部分专业要求松些。比如非全日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很多学校不强制要英语成绩,因为研究内容多是国内理论,对外文依赖少。但要是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还是得有英语成绩,不然没法查外文资料。
医学类专业看研究方向。临床类非全日制博士,要是研究“国内常见病诊疗”,英语成绩要求低,有或没有影响不大;但研究“国际医学前沿技术”,就得有英语成绩,方便跟踪国外最新研究。
提前联系导师能帮上忙。可以给导师发邮件,说明“英语成绩没达标,但发表过2篇英文案例分析,在工作中常和国外团队用英语沟通”,附上相关证明。要是导师觉得你其他能力突出,可能会帮你向学院申请“特殊审核”。
提交英语相关成果也管用。比如你参与过英文项目报告的撰写,或者翻译过行业内的英文资料,把这些材料作为补充提交,学校可能会认可“具备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有个学员就是靠翻译的《建筑施工规范》英文版,通过了某大学的英语审核。
实在不行就先考个低等级证书。比如先考个CET-4,虽然有些学校要求CET-6,但有总比没有强,至少能证明你在学英语。某学校招生老师说“我们更看重态度,有个4级成绩,说明你愿意花时间准备,比完全空白好”。
极少数学校的个别专业完全不要求。比如某地方的农林大学,非全日制农业推广博士,招生简章里没提英语成绩,只要求“有5年以上农业工作经验”。这类专业更看重实践经验,研究内容多围绕本地农业,对外文需求少,所以放宽了英语要求。
但这类专业不多,且多是行业特色明显、地域针对性强的。报名前最好打电话问招生办,确认“是不是真的不用英语成绩”,免得自己理解错了,耽误报名。
总之,非全日制博士入学对英语成绩的要求,不同学校、专业差别很大。别想当然觉得“非全日制都不用”,也别因为没英语成绩就放弃,提前查清楚、多准备替代材料,机会还是不少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