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的法律非全日制博士,毕业要求,和全日制一样。
下面一起,来看看学校是咋规定的,心里面,也好有个数。
毕业前,得发几篇论文?
至少两篇,而且得是,核心期刊。
像《中国法学》,《法商研究》,这种CSSCI核心刊,少一篇,都不行。
别想着,发普刊凑数,学校审核时,一眼就能看出来——去年有个学员,发了三篇普刊,结果,被研究生院,打回来重发,白白多等了一年。
不过,有个例外,如果你的论文,是结合工作写的“案例研究”,比如你在律所,做过的重大案件分析,只要被《法律适用》,这类实务核心期刊录用,也算数。
但得提前,跟导师报备,让他,帮你把关方向,免得白费功夫。
论文答辩,跟全日制一样严吗?
答辩委员会里,至少,有两位校外专家,全是业内大佬,提问,能把你问懵——比如你写公司法方向,他们可能,揪着某个条款的司法解释,刨根问底,根本不因为你是在职的,就放水。
答辩,必须现场参加,想线上糊弄过去,没戏。
去年,有个在外地法院工作的学员,想申请线上答辩,学校直接回复“法律博士答辩必须面对面”,最后,只能请假,飞回来。
不过答辩时间,可以协调,比如,安排在周末,不用特意旷班。
有没有,额外的实践要求?
必须有,法律专业,特讲究这个。
得提交,至少两个“实务案例分析报告”,比如,你代理过的案件、参与过的立法调研,得有单位盖章,证明真实性。
还得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律援助公益项目”,累计服务,满30小时,少一小时,都不算数。
这些实践材料,得跟论文方向挂钩,比如你论文,写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就得是相关的侵权案件。
之前有个学员,用劳动仲裁的案例凑数,被导师批“驴唇不对马嘴”,只能,重新准备。
没达到要求,能延期多久?
最多,能延两年,但得申请。
比如,论文没通过,可在延期内,重新发表;实践小时不够,能补,参加下一年的公益项目。
但延期,也有底线——如果核心论文,始终发不出来,超过两年,就只能退学,学费不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