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博士本来就不都是要脱产的。它的特点就是让在职人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大部分院校不会要求学员脱产,只有少数特殊情况或者特定专业,可能需要短期集中学习。
非全日制博士的上课时间很灵活,大多安排在周末。比如周六周日集中上课,平时不用去学校,学员可以正常上班。
有些院校会把课程安排在法定节假日,像五一、国庆这些长假,集中上几天课,这样就不耽误工作日的工作。
还有的学校采用每月集中一次的模式,一次上四五天课,适合那些距离学校比较远的学员,不用频繁来回跑。
线上课程也是常见的方式,通过直播或者录播的形式授课,学员随时随地都能学,更不影响工作。
部分专业因为有实践环节,可能需要短期脱产。比如医学类的非全日制博士,要去医院参与临床实践,可能需要连续几周在医院学习,但这只是阶段性的,不是全程脱产。
有些院校在毕业论文答辩前,会要求学员集中一段时间在校修改论文,接受导师指导,这段时间可能需要请假,但通常也就一两个月,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脱产。
中外合作的非全日制博士项目,可能会有短期出国学习的安排,比如去国外合作院校学习两周到一个月,这期间需要暂时放下工作,但也是短期的,结束后就能恢复正常工作。
学校一般不会专门查学员是否脱产。非全日制博士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在职人员服务,只要学员能按时上课、完成作业、通过考试,学校不会干涉学员的工作状态。
不过学员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要是经常缺课、成绩不合格,学校可能会提醒甚至警告,但这和是否脱产没关系,主要看学习表现。
有些学校在招生简章里会注明 “不招收全脱产学员”,就是为了强调非全日制的在职属性,鼓励学员边工作边学习。
累肯定是累的,但很多人能坚持下来。白天上班处理工作,晚上和周末抽时间学习,确实要牺牲不少休息时间。
比如晚上下班后,别人在休息,学员可能要熬夜看文献、写论文。但习惯了这种节奏后,很多人能找到平衡。
比如把学习任务分解到每天,每天学两三个小时,积少成多。而且学员大多是自愿想提升自己,有足够的动力,累也觉得值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