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博士为啥也要脱产上课啊?其实这和院校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有很大关系,虽然挂着“非全日制”的名,但部分项目确实有脱产要求。下面就结合实际情况,把背后的原因和具体情形唠清楚。
按理说非全日制博士的学习方式该更灵活,但有些院校的部分专业偏偏要求脱产,主要是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不一样。就像理工科的非全日制博士,很多时候得进实验室做研究,不脱产根本没法保证时间。有个读材料工程非全日制博士的朋友,每周得去实验室3天,最后只能跟单位申请停薪留职。
理工科专业最常见这种情况。像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这类专业,实验和科研任务太重,必须脱产才能完成。之前听说某高校的电子信息非全日制博士项目,要求学生每学期脱产2个月参与实验室项目。相对来说,文科类专业就灵活多了,比如管理学、教育学,可能只需要周末或假期上课。
脱产的周期长短不一。有的院校要求每学期脱产1-2个月,比如某大学的非全日制博士,每年3月和9月各脱产4周集中授课。还有些院校要求前两年脱产学习,后两年再边工作边写论文,像某985院校的非全日制博士项目,前两年就必须全日制在校。
非全日制的脱产更灵活些。虽说需要脱产,但不用像全日制博士那样全年在校,部分院校允许学生自己安排脱产时间,只要完成规定学时就行。有位非全日制博士考生,就把脱产时间集中在寒暑假,平时该工作还是正常工作。
主要还是为了保证学术质量。博士阶段对科研能力要求高,脱产能让学生专注学习,保证实验和论文进度。之前有位高校导师说,曾经有非全日制学生不脱产,结果论文拖了5年才完成,后来学校就干脆规定必须脱产了。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招生简章。院校会明确写清楚学习方式,比如“非全日制,要求每学期脱产4周”。也可以直接联系招生办,有位考生报考前打电话问招生办,才知道需要脱产,不然差点就耽误工作了。
当然可以选完全不脱产的项目。比如部分院校的管理学非全日制博士,采用周末+线上授课的方式,不用脱产。像某大学的工商管理非全日制博士,每周六上课,平时不用脱产,特别适合在职人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