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业7年的在职教育规划师,我发现80%备考者都卡在英语单词关。去年带过的张老师就是典型案例:白天要上课,晚上要带娃,拿着500页单词书背了3个月,结果真题里还是60%的单词看着眼熟却想不起意思。今天分享的方法,专治这种"假努力真白费"的背词困境。
一、扔掉大部头,锁定三个核心词库
1. 近五年真题高频词(占卷面65%)
重点抓重复出现5次以上的单词,比如negotiate在2020-2023年真题中出现过9次,这类词要做到听写无误
2. 学术写作功能词(占作文30分)
必须掌握过渡词(nevertheless, conversely)、数据描述词(fluctuate, plateau)、结论词(consequently, accordingly)
3. 专业领域基础词(按报考方向选择)
教育管理方向重点记curriculum, pedagogy
经济学方向侧重monopoly, inflation
医学方向着重epidemiology, placebo
二、碎片时间利用三件套(实测省时50%)
• 便签记忆法:厨房冰箱贴10个生词,做饭时记
• 语音备忘录:把易混词录成问答音频,通勤时听
• 微信自测法:把单词表做成九宫格图片设为聊天背景
三、老考生私藏的记忆偏方
1. 谐音联想法:ambulance(救护车)记"俺不能死"
2. 词根串记法:-spect(看)串起inspect, prospect, retrospect
3. 场景记忆法:把abstract, hypothesis等词编成实验室对话
四、“防坑”秘诀(血泪教训个人觉得)
• 别买"七天搞定"的单词app,遗忘曲线不科学
• 慎用考研词汇书,博士考试侧重学术词汇
• 真题单词要结合语境记,单独背释义效果差
备考资料推荐:
1. 各校真题高频词对照表(2019-2023)
2. 学术写作高频短语模板
3. 专业领域核心词分类手册
在职博士英语考试高频词表(附近三年真题考点对照)
备考在职博士英语考试,最头疼的就是词汇量不够用。别慌!掌握高频词表和真题考点,复习效率直接翻倍。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怎么把这两样工具用到刀刃上,全是干货,看完就能上手。
一、高频词表怎么用才不白背?
这份词表可不是随便列出来的单词,而是根据近三年真题出现频率筛选出的核心词汇。建议先把词表过两遍:第一遍用荧光笔标出生词,第二遍重点攻克标黄部分。有个小窍门——把词表拆成30天任务量,每天早起半小时专门背当天任务,地铁上再用手机APP(比如百词斩)复习前三天内容。记住,重点背动词和学术名词,形容词副词看个眼熟就行。
二、三年真题藏着这些规律
翻遍2021-2023年真题发现,阅读理解必考这三类词:
1. 学术场景高频词:hypothesis(假设)、paradigm(范式)
2. 转折关系词:whereas(然而)、nonetheless(尽管如此)
3. 态度词:skeptical(怀疑的)、endorse(认可)
完形填空有个固定套路:每年至少出现2个带前缀的动词(如misinterpret误解),还有3-5个固定搭配(take into account考虑)。把这些考点整理成便签贴在书桌前,每天看两眼比死记硬背管用得多。
三、词表+真题组合拳打法
周三周五做真题时,准备个生词本专门记录题干和选项里的陌生词汇。做完题马上对照高频词表,发现重复出现的词要重点标记。比如去年真题里"ambiguity(歧义)"在词表排第47位,今年阅读题又出现了,这种词就是拿分关键。
四、“老江湖”的血泪经验
1. 别迷信"必考词",要把词表里60%的精力放在动词短语上(比如account for解释)
2. 真题里的生词要查原句语境,记例句比记中文释义有效3倍
3. 每周日把当周背的词做成思维导图,按词根词缀分类(比如spect看:inspect检查、retrospect回顾)
五、这些坑千万别踩
看到长难词就发怵?其实考试更爱考常见词的生僻义。比如2022年翻译题里"address"不是地址,而是"处理问题"的意思。还有同学只背单词不做题,结果考试时看着单词眼熟就是想不起具体用法。建议每背完200个词就做套真题练手。
现在拿起高频词表,先划掉已经认识的词,剩下的就是重点攻克对象。配合真题反复练习,坚持一个月就会发现做题速度明显提升。记住,单词要放在句子里记,做题要带着考点意识,这样备考才能事半功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