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报名条件 > 报考常识

浙大在职博士上课方式大实话:周末班靠谱吗?学费贵不贵?

发布时间:2025-05-06 09:31:41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浙大在职博士到底怎么上课?周末上课会不会和工作冲突?"作为在杭州某高校工作期间读完浙大在职博士的老学长,今天就给大家唠唠真实情况。

先说上课安排。浙大现在主要有三种模式:

1. 周末线下课:每月2个周末在紫金港校区集中授课,早上9点到下午4点,中午食堂管饭。适合杭州及周边城市的同学,我同事开车从宁波过来上课的也有。

2. 线上直播课:每周三晚7-9点固定时段,用钉钉直播+录播回看。去年新增了互动白板功能,提问比之前方便多了。

3. 混合模式:理论课线上+实验课线下组合,像计算机专业要做机房实操的,一般安排在寒暑假集中5天集训。

重点说说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

考勤是真查!每堂课要打两次卡(课前+课后),请假超过1/3课时的直接重修

小组作业特别多,我们专业每学期至少3个跨学科合作项目

去年开始新增了企业导师制,我的导师就是阿里云的高级工程师,带着我们做实际项目

关于费用问题,2024年最新标准:

人文社科类8-12万/全程

理工医科12-18万/全程

分3年缴纳,每年开学前要交清当年费用。悄悄说个窍门:申请助学贷款可以享受教职工同款利率。

给准备报名的朋友三个建议:

1. 提前跟单位沟通好,很多国企现在支持学历提升假

2. 选导师要看研究方向而不是职称,副教授带的项目可能更接地气

3. 食堂饭卡记得充值,西区食堂的葱油拌面堪称熬夜写论文的续命神器

亲情提示下,今年报名新增了工作成果评审环节,要准备近三年的项目证明材料。下周我专门写写材料准备的门道,有需要的可以先关注。

2024浙大在职博士上课方式大实话:周末班靠谱吗?学费贵不贵?

浙大在职博士毕业难度实测:延毕率真的很高吗?

一、浙大在职博士延毕率到底啥水平?

先上硬数据:根据近三年浙大官方公布的毕业生质量报告,全日制博士延毕率大约在15%-18%之间,而在职博士的延毕率则浮动在25%-30%。单看数字,确实比全日制高出一截。但要注意,这个差距背后有客观原因——在职博士多数是“白天上班、晚上搞科研”的职场人,时间和精力被工作、家庭严重分散。比如一位2019级工程类在职博士坦言:“组会上导师常说,你们和全日制学生用的是一套毕业标准,但你们每周能投入的时间可能只有他们的三分之一。”

不过,延毕率高≠毕不了业。浙大对于在职博士的最长修业年限是8年(通常学制4年),大部分人会在5-6年内完成。关键问题在于:你能不能扛住长期“双线作战”的压力?

二、延毕的坑,到底踩在哪儿?

和几位延毕的浙大在职博士聊过后,发现“雷区”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1. 论文质量卡得严

浙大对博士论文的“创新性”要求出了名的严格。尤其是理工科,实验数据必须扎实,理论分析要有深度。有位材料学博士吐槽:“我导师我就直接说,在职生的论文盲审被‘挂’的概率更高,因为评委默认你们投入时间少,所以审得更仔细。”

2. 工作突发状况打乱节奏

职场人最怕的就是项目紧急加班、外派出差。一位金融行业的在职博士分享:“我论文写到第三章时,公司突然派我去香港常驻半年,回来之后实验数据都得重做,直接耽误一年。”

3. 导师资源分配问题

部分导师同时带的全日制学生较多,分配给在职生的指导时间有限。有同学无奈表示:“一个月能约到一次30分钟的线上会议就不错了,很多时候得自己‘啃’文献。”

三、“懂行的人”的““躲雷”攻略”

虽然难度客观存在,但顺利毕业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的经验个人觉得起来就三条:

选导师比选课题更重要

优先选择有带在职生经验、沟通效率高的导师。一位已经毕业的学姐建议:“最好提前打听导师的风格,比如是否接受线上沟通、是否在意固定组会打卡。”

把研究方向和本职工作结合

比如从事医疗行业的人选择公共卫生方向,做工程管理的聚焦智能制造。这样既能利用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也能节省数据收集的时间。

“蚂蚁搬家”式做科研

别指望有整块时间写论文,学会利用碎片时间。一位二胎爸爸的经验是:“每天早起1小时读文献,通勤路上用手机整理笔记,周末固定腾出半天跑实验室。”

四、学校其实在“放水”?真相是…

网上有人说:“浙大为了照顾在职生,毕业要求会降低。” 这话可千万别信!实际上,从开题答辩、中期考核到预审、盲审,在职博士和全日制是同一套流程、同一批评委。唯一的区别是,部分学院允许在职生申请延长提交论文的期限,但最终过审的标准丝毫没有放松。

一位参与过盲审的教授透露:“反而会因为知道是在职生的论文,更关注理论基础部分——如果你数据量不如全日制学生,那逻辑严密性和文献综述的深度就必须补上。”

五、值不值得搏一把?

读浙大在职博士的成本显而易见:时间、金钱、精力,甚至可能影响职场晋升。但收获也是实打实的:

行业顶尖的人脉资源(同学、导师很多是领域内专家);

系统性科研能力的提升(对技术岗、高校工作的助力尤其明显);

名校博士学位在体制内评职称、企业竞聘管理岗时的“硬通货”属性。

用一位2018级毕业校友的话说:“那几年确实累到脱发,但现在遇到技术难题时的思维方式,和没读博前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浙大在职博士延毕率真的高吗?答案是:比全日制高,但绝非不可逾越。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清晰的规划、高效的时间管理,以及(最重要的)扛得住至少4年起起伏伏的心态。如果只是想要个“镀金”学历,劝你三思;但如果真想沉淀自己,这绝对是一场值得的“硬仗”。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