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报名条件 > 报考常识

边读博边创业现实吗?“老江湖”用真实经历告诉你答案

发布时间:2025-05-04 11:15:35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去年在深圳见到老同学张哥时,他正在咖啡厅开着笔记本改论文,手机里还在处理公司的新订单。这个同时攻读清华在职博士的创业者,用三年时间带出了估值过亿的科技公司。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23年有27.6%的在职博士生在就读期间启动创业项目。

真正能做到学业事业双丰收的人,往往具备三个特征:首先是时间切割能力。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王教授曾做过跟踪调研,发现成功者普遍采用"模块化时间管理法"——把每天切割成3小时学术时间、5小时工作时间和2小时机动时间,像拼积木一样严格分配。

其次是资源整合意识。我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在职博士的创业项目都与其研究方向高度契合。比如中科院自动化所在读的刘博士,就将实验室的机器视觉技术直接应用于自己的智能安防创业项目,既完成了学术转化,又节省了研发成本。

再者是风险控制能力。广州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透露,他们建议创业者保留至少12个月的生活备用金。有位学员就吃了大亏,去年把全部积蓄投入创业,结果遇到论文延期,差点面临学业事业双崩盘。

当然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具体难题。最常见的就是导师态度问题,我的建议是:在开题阶段就主动沟通创业计划,很多导师其实支持理论联系实际。另外要善用学校的创业孵化器,像浙大去年就为在校创业者提供了3800平米的免费办公场地。

最关键的是要认清自身定位。如果只是想拿个文凭,创业可能成为负担;但若真正想在某个领域深耕,在职博士期间的创业反而能形成独特的产学研闭环。就像张哥说的:"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公司正在攻克的技术难题,这种实战研究比闭门造车高效十倍。"

边读博边创业现实吗?过来人用真实经历告诉你答案

在职博士申请条件最新盘懂:哪些专业适合边读书边创业?

一、在职博士申请的基本门槛

想申请在职博士,首先得摸清学校的硬性要求。不同院校和专业细节可能有差异,但大方向基本一致:

1. 学历背景

大多数学校要求申请人有硕士学位,部分专业接受本科毕业但工作年限较长的优秀人才。比如某些工程类或管理类专业,如果本科毕业后有10年以上行业经验,且取得过突出成果,可以尝试破格申请。

2. 工作年限

多数院校要求申请人有3年及以上全职工作经验。如果是自主创业,提供公司营业执照、纳税记录或项目案例,也能作为加分项。

3. 推荐信与研究方向

需要至少两封业内专家或单位领导的推荐信。研究计划书要明确,最好能结合现有工作或创业方向。比如你正在做电商,选“数字经济与商业模式创新”这类课题,更容易通过审核。

4. 考核方式

除了材料初审,部分学校会安排笔试和面试。笔试侧重专业基础,面试则可能问到“如何平衡学业与创业”这类实际问题,提前准备好案例和数据会更稳。

二、边读书边创业,这些专业更“对口”

选对专业,读博和创业不仅能两不误,还能互相借力。下面几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1. 管理类专业:资源整合利器

工商管理(DBA)、企业管理等专业,课程内容直接覆盖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财务管控等创业刚需技能。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同学间的人脉资源,甚至导师的行业经验,都能为创业提供支持。

比如,某深圳学员在读DBA期间,通过同学牵线拿到供应链资源,直接降低了自家公司的采购成本。

2. 信息技术类:技术变现快车道

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适合已有技术背景的创业者。博士期间的课题(比如算法优化、物联网应用)可以同步孵化成创业项目。

举个例子,有人在校期间研发了一套工业质检系统,导师帮忙对接了制造业企业,项目还没毕业就实现了商业化。

3. 教育类专业:知识付费风口

教育学、心理学等方向的博士,可以围绕课程开发、职业培训、教育科技等领域创业。比如开发线上成人教育课程,或者为学校提供定制化管理系统。

北京一位在读博士用业余时间搭建了“家长成长社区”,结合研究成果输出付费内容,年营收超百万。

4. 设计创意类:小众领域大市场

艺术设计、文化传播等专业,门槛看似高,但变现路径很灵活。比如品牌设计工作室、非遗文化IP开发,甚至新媒体内容创作。有位杭州的博士边读边运营设计工作室,客户包括多家上市公司,课题研究反而成了她的案例库。

三、实用建议:如何两头兼顾不翻车?

想同时搞定学业和创业,光靠热情不够,还得有策略:

时间管理“抠细节”

把每周任务拆解到小时,固定留出科研和处理公司急事的时间段。用工具辅助效率,比如用Trello管理课题进度,用飞书同步团队任务。

找对导师和同学

优先选择有产业经验的导师,他们的建议往往更接地气。同门师兄师姐可能是潜在客户或合作伙伴,多参加行业沙龙,主动链接资源。

课题与业务“双向奔赴”

尽量让研究方向服务于创业项目。比如研究乡村振兴的博士,可以同时运营农产品电商平台,调研数据直接反哺论文,还能降低市场试错成本。

团队协作分摊压力

创业初期核心事务亲力亲为没问题,但后期要学会放权。培养得力助手,或者拉合伙人入伙,避免因为学业耽误关键业务。

亲情提示一句,各校在职博士的招生政策每年可能有微调,一定要去官网查最新简章,或者直接联系招生办确认细节。如果方向选得好,准备够充分,读博和创业完全能互相成就。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