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报名条件 > 报考常识

法学在职博士避雷:这3种人最容易拿毕业证

发布时间:2025-04-26 11:11:16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2025年读法学在职博士 哪些人最容易拿到毕业证?

后台收到不少私信,问得最多的就是:“我这种情况能读法学在职博士吗?”“听说有人读了五年都没毕业,到底咋回事?”今天咱们就掏心窝子聊点大实话,尤其下面这三类人,基本都能稳稳拿证。

一、三类人闭眼报 拿证成功率翻倍

1. 在法院/律所摸爬滚打5年以上的老司机

张法官就是个典型例子。人家白天开庭审案子,晚上抱着《民法典司法解释》啃,对了用自己经手的300+个真实案例写成论文,答辩时直接把导师组问服气了。实务经验就是你的金钟罩,尤其是处理过重大疑难案件的,写论文就跟开外挂似的。

2. 高校教法律课的青椒老师

李老师在某二本院校教了8年刑法,每年带学生搞模拟法庭都能攒下新鲜素材。去年他用学生改编的真实校园纠纷案例当论文素材,不仅顺利毕业,还被法学期刊抢着转载。高校教师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近水楼台先得月,查文献、找数据比上班族方便不止十倍。

3. 在司法局/政法委的笔杆子

王科长在司法局写了12年公文,去年把经手的200多份红头文件整理成数据库,用大数据分析法治建设趋势。这种一手资料别说普通考生,就连导师看了都眼红。体制内朋友要记住:你们每天经手的材料,就是现成的论文富矿。

![一位上班族在书房熬夜学习,桌上堆满法律书籍和咖啡杯]

二、选校别上当门道(2025最新版)

985院校隐藏福利: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每年保留3个在职博士名额给政法系统人员,但官网从不公示

小心这些新设专业:某211院校去年新开的"数字经济法学"方向,首届学生反映课程体系还没理顺

学费潜规则:华东地区某高校看似学费8万/年,实则强制参加境外研讨会,三年下来要多花12万

三、“上岸人”的血泪经验

1. 导师选择要"查三代":重点看导师带的往届在职博士毕业速度,有位导师连续5年学生平均4.2年毕业,比全院平均快8个月

2. 开题报告偷懒法:直接把单位正在推进的立法调研项目当选题,资料现成还能算工作成果

3. 答辩必杀技:准备3个实务中遇到的经典难题,答辩时反向请教评委,这招能让平均分提高15%

遇到个经典案例:某律所合伙人用疫情期间处理的89个劳动纠纷案件做样本分析,不仅三个月通过盲审,还被最高法研究团队要走当参考资料。这说明什么?在职读博的关键在于把日常工作转化成学术资源。

相关延伸阅读:《法学在职博士学费暗坑盘点:这些费用交了不退》

法学在职博士避雷:这3种人最容易拿毕业证

法学在职博士学费暗坑盘点:这些费用交了不退

一、报名费:交钱容易,想退没门

几乎所有院校都会收报名费,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很多人觉得:“反正报名费也不贵,就当试试水。”但这里有个大坑——哪怕你说一千,道一万没被录取,或者自己放弃入学,这笔钱也绝对不会退

比如某高校的招生简章里明确写着:“报名费用于材料审核及考务工作,不予退还。”说白了,这就是个“门槛费”,不管结果如何,学校稳赚不赔。

二、课程阶段学费:分期交≠随时退

法学在职博士的学费通常分阶段缴纳,比如第一年交40%,第二年交60%。但如果你中途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想暂停或退学,之前交的钱大概率拿不回来

有学员反馈,自己因工作调动申请休学,学校却表示:“已开课程费用不退,未开课部分可保留学籍,但需额外支付管理费。”结果算下来,休学一年反而多花了几千块。

三、延期毕业费:拖得越久,交得越多

读博最怕啥?论文卡壳,延期毕业!但很多人不知道,大部分院校对延期毕业的学生会按年收取“延期费”,一年几千到上万不等。

更扎心的是,这笔费用往往和学费分开计算,合同里用小字标注“学制外费用另行收取”。有的学校甚至规定:“超过最长修业年限(比如8年)直接取消学籍,学费不退。”

四、杂费名目多,合同里根本不写

除了学费,还有几种杂费容易被忽略:

1. 书本资料费:学校统一购买教材,一本法律专著收费300元,实际网购可能只要一半价格;

2. 学术活动费:强制参加讲座、论坛,每次交200-500元“会务费”;

3. 论文指导费:预答辩、外审、答辩环节层层收费,美其名曰“专家评审成本”。

这些费用通常不会写在招生简章里,而是入学后以“班级通知”的形式要求缴纳。

五、退学?手续费比违约金还高

万一实在读不下去,想退学止损,学校也有办法让你“肉疼”。有的合同规定:“入学3个月内退学,扣学费的30%;超过3个月不退费。”更夸张的是,有的院校会加收“学籍注销手续费”,比如5000元起步,比退回来的钱还多。

避坑门道:交钱前一定盯紧这3点

1. 合同逐条核对:别光看学费总额,重点关注“退费条款”“延期费用”“杂费说明”;

2. 保留缴费凭证:转账备注用途,索要发票或收据,防止扯皮;

3. 问清隐藏成本:直接打电话问招生办:“除了学费,还有其他必交的费用吗?延期怎么收费?”

学姐提醒大家:法学在职博士投入的不只是钱,更是时间和精力。签协议前多问、多看、多比较,千万别被“隐形消费”坑了血汗钱!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