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报名条件 > 报考常识

企业在职博士岗,有没有?

发布时间:2025-04-07 09:50:59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收到不少读者提问,"企业里到底有没有在职博士岗位?"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藏着不少门道。笔者专门走访了3位HR总监,结合最新招聘数据,给大家说点大实话。

首先明确告诉大家,确实有企业设置这类岗位,但存在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像某为的5G研发部、某度的AI研究院,去年就招过带薪读博的工程师;二是岗位不公开挂网,通常走内部推荐渠道;三是要求有专利或项目成果,某新能源车企的招聘负责人透露,他们去年录用的2名在职博士,都是带着发明专利来面试的。

具体哪些企业在招?从调研数据看,三类企业机会最多,1)研发投入超5%的科技型央企;2)设有院士工作站的上市民企;3)与高校共建实验室的跨国企业。不过要注意,这些岗位往往不会直接写明"在职博士",而是标注"定向培养"或"产学研岗位"。

申请时记住三个诀窍,第一紧盯企业官网的"人才培养"板块,某生物制药公司的人力总监说,他们每年3月都会更新培养计划;第二主动联系校企合作办公室,某985高校就业处老师透露,校企联合培养名额多数在春季确定;第三准备双份材料,既要符合企业岗位要求,又要满足高校博士报考条件。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岗位存在两个现实问题,一是工作强度大,某芯片企业的在职博士坦言,每天工作+学习超12小时是常态;二是淘汰率高,某研究院的数据显示,3年能同时拿到学位和晋升的不足40%。所以建议35岁以上、家庭负担较重的职场人要慎重考虑。

企业在职博士岗,有没有?

在职博士企业认可度调查

几年,身边不少朋友都在打听“在职博士”的事儿。有人说读了这个能升职加薪,也有人吐槽“企业根本不认”。今天咱们就抛开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直接聊点实在的——企业HR到底怎么看待在职博士?哪些行业更吃香?读完到底值不值?

一、企业态度两极分化,看行业更看实力

我们走访了50多家不同规模的企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国企、科研院所对在职博士的接受度最高。某央企人力资源主管我就直接说,“只要学位能在学信网查到,评职称、涨工资都和全日制一样算分。”而部分互联网大厂的态度就微妙得多,一位资深HR透露,“技术岗更看重项目经验,管理岗要是学历镀金还能加点分。”

中小企业的反应更实在。一位制造业老板坦言,“别说在职博士了,全日制博士来应聘我都得琢磨岗位合不合适。小公司更看重实操能力,学历够用就行。”

二、这三个行业正在悄悄加分

1. 医疗系统,三甲医院评职称时,在职博士学历和全日制享受同等待遇

2. 高校体系,青年教师读在职博士,既能保住编制又能提升学历

3. 工程领域,注册类证书+博士学历在投标时能提升企业资质评分

遇到个真实案例,某建筑设计院副院长,读了个工程管理方向的在职博士,单位直接给报销了80%学费。用他们院长的话说,“既能留住人才,又能提升单位人才结构,双赢!”

三、企业最在意的三个细节

1. 毕业院校层次,“985/211在职博士”和“普通高校全日制博士”之间,62%的HR更倾向前者

2. 研究方向匹配度,金融行业偏爱有行业经验的应用型博士,比纯学术背景更吃香

3. 攻读期间产出,带着专利或核心期刊论文毕业的,企业认可度提升40%

某证券公司高管说得实在,“我们招过几个在职博士,能坚持读完的本身就有股韧劲。特别是那些研究方向和业务密切相关的,来了就能参与重大项目。”

四、选对项目少走弯路

1. 看认证,一定要选学信网可查的正规项目,有些所谓的“国际博士”连留服认证都没有

2. 挑导师,业内大牛带的学生,毕业推荐信有时比学历本身更有说服力

3. 算时间,平均4-6年的攻读周期,最好选弹性学制的学校

4. 比资源,很多高校的在职博士班自带行业交流圈,这个隐形福利别忽略

某新能源企业技术总监,在读博期间通过导师牵线拿下两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这种既能拿学历又能拓资源的操作,才是职场人读博的正确打开方式。

五、未来五年的趋势预判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在职博士培养模式正在发生变化。部分高校开始推出“课程+实践积分”制,允许用行业成果抵扣学分。某双一流高校招生办老师透露,“明年可能要增加企业专家联合指导制度,论文选题直接来自合作企业的真实需求。”

人社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具有博士学历的职场人士中,在职攻读比例已达37%。这个数字在五年前还不到20%,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变观念——学历镀金不是问题,关键要看镀的是不是真金。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