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非全日制博士到底值不值得读?毕业了能找到好工作不?"作为一个在高校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今天就跟童鞋们儿唠点实在的。
先说说学校本身。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华东地区可是响当当的牌子,特别是中医临床、中药学这些王牌专业,很多医院药企都认这个招牌。去年他们非全博士的招生简章我仔细看过,针灸推拿、中医内科这些热门方向都有名额,跟全日制用的是一套培养方案,这点特别实在。
就业方面,我特意翻了近三年的毕业生去向。三甲医院招了不少人,特别是中医特色科室,像省中医、千佛山医院这些,每年都固定要人。药企研发岗也占三成左右,有个学生去年进了鲁南制药,现在年薪20万打底。不过要注意,医院编制现在确实难拿,多数都是合同制,但待遇不比编制差。
这里要敲黑板,读非全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保住现有工作。我认识个县中医院的主任,读博期间照常坐诊,毕业直接升了副院长。要是你现在就有稳定单位,读这个绝对锦上添花。但如果是应届生想靠非全文凭找工作,建议慎重,有些单位还是更认全日制。
再说说现实情况。去年报考人数比前年涨了40%,面试淘汰率接近50%。导师们更倾向收有临床经验的,有个在社区医院干了八年的考生,笔试刚过线就被导师抢着要。所以工作经历真的是加分项,比考试成绩还重要。
对了给个忠告,如果打算进高校当老师,现在很多学校卡第一学历,非全博士可能要吃闭门羹。但要是想在医疗系统发展,这个文凭绝对够用。关键是要选对导师,最好找兼任医院科室主任的,毕业时推荐信比啥都管用。
非全博士申请,哪些导师资源多?
一、看导师的研究方向和项目数量
资源多的导师,往往手里有“活儿”。说白了,导师的科研项目多、经费足,学生才有机会参与实际课题。比如理工科导师如果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者企业合作项目,文科导师如果承担了大型调研或政策咨询项目,这类导师通常资源更丰富。
怎么查? 直接搜导师的个人主页,看看近3年有没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或者和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学术网站上(比如知网、ResearchGate)也能看到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学术活动,高产且合作广泛的导师,资源不会差。
二、团队规模大的导师更“稳”
导师带的学生多≠资源被稀释。相反,团队规模大的导师往往有成熟的培养体系。比如,有些导师手下有博士后、青年教师、博士生组成梯队,非全博士即使时间不固定,也能通过团队协作获得数据、设备等支持。
建议,优先选有“老带新”传统的团队。比如师兄师姐会分享实验数据,或者导师定期组织组会讨论,这种环境下非全博士更容易“蹭”到资源。
三、跨行业合作的导师是隐藏资源库
不少导师在高校外的资源比校内还猛。比如医学院导师兼任三甲医院科室主任,商科导师在企业当顾问,工科导师开科技公司……这类导师能提供行业一线数据、实践机会,甚至推荐就业。
判断方法,看导师简历里的兼职情况,或者搜新闻有没有TA参与行业论坛、企业签约的报道。LinkedIn(领英)上也能扒到一些信息。
四、年轻博导可能更“舍得给资源”
别只盯着大牛教授!很多40岁左右的年轻博导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急需出成果,反而更愿意投入精力带学生。尤其是海外引进的青年人才,手里有启动经费、国际合作渠道,对非全博士的时间安排也更包容。
重点推荐,国家“优青”“杰青”入选者,或者学校“百人计划”引进的导师,这类人脉和经费都不缺。
五、怎么高效获取导师信息?
1. 学校官网+学术平台双管齐下,
学院官网的导师介绍通常只写研究方向,更多细节要去ResearchGate、Google Scholar查论文合作者,尤其是和企业、国外高校合发的文章。
2. 找在读学生打听,
知乎、贴吧、豆瓣小组搜导师名字,看学生的匿名评价。重点问,“导师会不会帮学生联系实习?”“组里设备/数据是不是随便用?”
3. 直接问招生办,
打电话给学院研招办,直接问,“非全博士能不能参与导师的某某项目?”对方如果回答积极,说明导师确实有资源支持非全学生。
六、联系导师的关键话术
非全博士最怕导师“放养”,所以沟通时要突出你的优势,同时试探导师能提供什么,
邮件模板,
“我对您在某领域的XX研究特别感兴趣,目前我在某行业从事XX工作,积累了一些相关数据/案例。如果加入您的团队,希望能参与XX方向的课题,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推进研究……”
面谈时提问,
“非全学生一般怎么参与组里的项目?”“如果有临时工作安排,组里师兄师姐能不能帮忙指导实验?”
学姐提醒,资源多≠适合你。比如有些导师项目多但压力大,非全博士可能扛不住高强度节奏。选导师前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时间,再好的资源也得有时间用才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