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详解)
1. 中医学博士(王牌专业)
细分方向,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
报考优势,校本部直属医院多,临床资源全国TOP3
“防坑”点,针灸方向每年只招8人,建议提前联系导师
2. 中药学博士(企业高管最爱)
产学研结合,与同仁堂/广药集团有联合培养项目
报考福利,周末集中授课+企业实践基地
别上当点,需提交2年以上中药研发相关证明
3. 中西医结合博士(新晋热门)
培养特色,中医诊疗+现代医学技术双修
就业去向,三甲医院国际医疗部居多
避坑点,要求西医执业医师资格证
(报考须知)
学制学费,4年制,年均2.8万(比全日制贵40%)
授课方式,每月集中4天线下课+线上直播
隐藏福利,可申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补贴
(“躲坑”三原则)
1. 别迷信"冷门好考",比如医史文献专业看似冷门,实际每年只招2人
2. 警惕"“抱过”班",去年有机构打着"内部名额"旗号骗了20多人
3. 慎选新开专业,去年新增的健康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还不成熟
下篇预告,《北京中医药大学非全博士报考条件,40岁以上还能申请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非全博士报考条件,40岁以上还能申请吗?
一、非全博士的基本门槛是啥?
先说最基础的报考条件。按照北中医这两年招生简章的要求,报非全博士得满足这几条,
1. 学历上必须是硕士毕业,或者有同等学力(比如副高职称以上);
2. 得在中医药相关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
3. 身体健康能坚持学习;
4. 单位得开同意报考的证明。
这里头没明说年龄限制,但很多人卡在"工作经验"这条上。毕竟工作年头多了,年龄自然容易超40岁。
二、年龄过40岁真能报吗?
重点来了!根据我们跟招生办确认的消息,北中医确实没设硬性年龄门槛。去年就有位47岁的三甲医院主任医师成功入学,人家带着二十多年临床经验来读博的。校方更看重专业能力和实践积累,不是卡年龄。
不过要注意两个细节,
1. 超过45岁的考生,报名时得多交一份《专家推荐信》,得找两位正高职称的业内专家写;
2. 同等条件下,学校会优先考虑年轻些的考生,所以大龄朋友得在材料和面试上下更多功夫。
三、大龄考生要准备些啥?
1. 工作成果要亮眼,整理好这些年参与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获奖情况,特别是和中医药发展相关的实践案例。
2. 研究计划接地气,博士选题最好结合工作实际,比如"基层中医馆运营模式创新"这种能落地的方向。
3. 时间规划要实际,非全博士一般读4-6年,得跟单位协调好工作安排,最好提前跟领导沟通进修计划。
四、“老江湖”的经验之谈
跟两位在读的大龄博士生聊过,他们给的建议很实在,
别怕和年轻同学有代沟,临床经验就是最大的优势;
英语考试要多下功夫,这是很多工作多年的朋友容易栽跟头的地方;
提前联系导师很重要,带着具体的研究设想去沟通会更受认可;
周末上课要做好体力准备,北京几个校区跑起来挺费劲的。
五、具体怎么操作?
报名流程分四步走,
1. 每年10月关注研究生院官网,下载当年的招生简章;
2. 12月前准备好报名材料(特别注意单位盖章和专家推荐信);
3. 来年3月参加初试,考英语和专业基础课;
4. 4-5月复试,主要是专业面试和科研能力考核。
这里要提醒大伙,非全博士的导师名额有限,特别是热门方向的导师,建议提前半年就开始联系。可以带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去拜访,或者通过学术会议结识导师。
要是还有拿不准的地方,直接打招生办电话(010-6428XXXX)最靠谱。上班时间打过去,老师们都挺有耐心解答的。也可以去和平街校区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当面咨询,记得带上身份证和工作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