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同学私信问我,"在贵州医科大学读博到底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毕业?"作为“懂行的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具体情况。注意我说的都是2024年最新要求,准备读博的同学可要拿小本本记好了。
第一关是论文发表硬指标。学校要求必须发2篇北大核心或1篇SCI,这里有个坑要注意,必须是第一作者且单位署贵州医科大学。去年就有师兄因为通讯作者不是学校被卡了半年,说一千,道一万重新补数据才过关。
第二关是毕业论文盲审。不同于硕士阶段,博士论文要送5位校外专家评审,其中4个通过才能进答辩环节。这里建议提前半年给导师改论文,去年临床医学专业有3位同学因为数据分析不严谨被要求重写。
第三关是学分要求。除了必修课,必须修满8个实践学分。有个冷知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作报告能直接加3分,比在医院实习划算多了。
最关键的答辩环节,现场会有7位评委,包括2位校外专家。这里提醒大家,答辩PPT千万别超过25页,去年基础医学专业有人讲到30页被当场打断。
我观察了3年的毕业数据,发现通过率最高的是提前做好这三件事,入学第一年确定研究方向、博二上学期完成实验数据采集、博三集中写论文。今年药学系有位学姐按这个节奏走,比同届提前半年拿到学位证。
贵州医科大学博士论文盲审不过怎么办?
收到博士论文盲审没过的消息,换谁都得懵一会儿。但咱贵州医科大学的同学先别急,这事儿虽然糟心,但绝对有解决的办法。今天就跟研友们儿唠点实在的应对经验,手把手教你怎么翻盘。
第一步,稳住心态,先搞明白原因
接到盲审没过的通知,先深呼吸三次。学校一般会反馈盲审专家的具体意见,这份材料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有的同学可能被“大修”或“不通过”的结论吓到,其实专家提的意见越具体,反而越容易针对性修改。遇到过学长姐因为实验数据量不足被卡,也有因为论文框架逻辑混乱被挑刺的,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步,火速联系导师,别自己硬扛
贵州医大的导师们带博士生经验丰富,这时候千万别觉得丢脸躲着导师。有位学姐的真实案例,她第一次盲审被两位专家打回,连夜带着评审意见找导师。导师带着她逐条分析,发现主要问题出在参考文献陈旧,连夜带着团队帮忙补充了近三年国际前沿的20多篇文献,重新调整论证逻辑,二次送审全票通过。
第三步,修改得讲究策略
优先处理硬伤,比如统计学方法错误、伦理审查材料不全这类原则性问题,必须优先整改
争议性问题灵活处理,遇到专家观点冲突的情况,可以补充说明或调整表述方式
格式细节别马虎,去年有同学因为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被要求修改,这种低级错误最亏
建议用不同颜色标注修改内容,附上修改说明表,让专家一目了然看到你的诚意。
第四步,善用学校资源
贵州医大研究生院有专门的学位办,遇到盲审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流程。按规定,博士生有两次盲审机会,首次未通过可在半年内重新送审。注意二次送审可能更换专家库,修改时要兼顾不同专家的视角。
第五步,预防式准备不能少
很多“上岸人”建议,送审前最好做这三件事,
1. 找不同学科的教授帮忙预审,交叉学科论文尤其要注意这点
2. 临床医学类的同学注意病例数据的脱敏处理
3. 对照学校最新版《学位论文写作规范》逐条检查
学姐提醒大家,盲审不过不等于否定你的学术能力。贵州医大附属医院有位现在带组的副主任医师,当年论文也经历过重大修改。关键是把这次修改当作学术淬炼,沉住气按专家意见完善论文,下次送审照样能过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