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津唯一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天津医大在职博士每年吸引不少医护工作者关注。但作为“上岸人”,我想说三类人真要慎重考虑,
第一类,门诊量大的临床医生
周主任是某三甲医院骨科主治,每天接诊量超50人次。他本想读博提升科研能力,结果发现每周3次线下课根本挤不出时间。第二学期就因缺课超时被警告,说一千,道一万无奈退学。在职博士要求发表1篇SCI才能毕业,临床工作强度大的医生很难兼顾实验和论文。
第二类,家庭负担重的宝妈
护理部李护士长孩子刚上小学,原计划用晚上时间学习。但孩子突发肺炎住院那周,她同时要照顾患儿、完成科室质控报告、准备中期考核,连续三天只睡4小时。这类家庭责任重的学员,建议等孩子上初中后再考虑读博。
第三类,经济压力大的基层医护
天津医大在职博士学费8万起,加上实验材料、学术会议等支出,三年至少15万。某社区医院王医生申请时没注意,定向培养协议规定毕业后需在原单位服务8年。现在他想跳槽到市级医院,面临20万违约金困境。
当然,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读在职博确实能打开新局面,
每周能保证20小时自主学习时间
所在单位有科研平台支持
导师研究方向与临床工作契合
比如放射科张医生,利用医院新引进的PET-CT设备,结合日常病例做影像组学研究,不仅顺利毕业,还帮科室申请到国家课题。
建议有意向的医护工作者,先做三个准备,
1. 跟已毕业的师兄姐要份课程表,对照自己日程画时间分配图
2. 找财务科打印近三年收入明细,评估学费承受力
3. 跟直系领导谈能否减少夜班或行政工作
在职博士读几年?天津医大最新政策
在职博士读几年?天津医大最新政策详解
最近不少朋友在后台问,“天津医科大学在职博士到底要读几年?新政策有没有变化?”今天咱们就结合学校官网的最新通知,用大白话聊清楚这件事儿,顺便说说报考需要注意的细节。
一、天津医大在职博士的基本学制
根据天津医科大学2023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在职博士培养方案的通知》,基础学制调整为4年,比过去延长了1年。不过别紧张,学校也明确了弹性学制,最长可以延长到6年。也就是说,如果你工作特别忙,或者中途遇到课题卡壳,最多有6年时间完成学业。
这里提醒一句,虽然时间放宽了,但毕业要求一点儿没降。论文质量、科研成果、临床实践(医学专业)这些硬指标照样得达标。
二、新政策有哪些重点变化?
1. 课程安排更灵活
周末集中授课改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直播课支持回放
实验课和临床实践集中在寒暑假,每次2-3周
2. 导师双选制
第一学期末才确定导师,之前有3个月磨合期
允许跨学科组队(比如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联合指导)
3. 科研成果要求
至少1篇SCI论文或2篇核心期刊
专利、临床试验数据等可折算分值
三、哪些人适合报天津医大的在职博士?
公立医院在职医生,评职称需要学历加持的
医药企业技术骨干,想往研发管理岗发展的
高校青年教师,需要提升学术背景的
特别注意,今年开始要求在职工作满3年才能报考,原来可是2年就行。打算报名的朋友先算算自己的工作年限够不够。
四、常见问题答疑
Q,每周要花多少时间学习?
A,上课+做实验+写论文,平均每周至少15小时。赶上开题或数据收集阶段,可能得熬夜。
Q,学费涨了吗?
A,临床医学类涨到4.8万/年,基础医学类4.2万/年,分学年交。实验室耗材费另算,大概5000-8000/年。
Q,毕业证和全日制有什么区别?
A,学位证一模一样,毕业证会注明“非全日制”。但卫健委和大部分三甲医院晋升时都认可。
对了给个实用建议,想报名的现在就要开始准备英语(学校自主命题考试)和联系推荐人了。今年开始必须有两封正高职称专家的推荐信,其中一位得是本校教授。科研计划书也别套模板,最好提前和心仪导师沟通研究方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