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同学私信问我,"老师,南京医科大学的博士到底值不值得读?"作为在医学教育领域摸爬滚打8年的从业者,今天就给大家说点实在话。
先看硬实力。南京医科大学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2023年软科排名全国医科类院校第3。特别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这两个学科,ESI排名长期保持全球前1%。附属医院更是多达26家,其中江苏省人民医院常年位列全国医院排行榜前50。
再说培养模式。南医大博士实行导师组制度,每个学生有1位主导师+2位副导师。去年我带过的一个学生,主攻肿瘤免疫方向,三个导师分别来自基础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和药学院,这种跨学科培养在实操中特别吃香。毕业要求方面,理工医科博士至少需要发表2篇SCI,人文社科类1篇CSSCI,这个标准在同类院校中属于中等偏上。
就业数据更有说服力。2023届博士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89%进入三甲医院,7%选择高校任教,剩下4%去了医药企业。有个典型案例,我去年带的硕士生小张,读完南医大博士后被上海瑞金医院以"人才引进"方式录用,安家费直接给了80万。
当然也有需要注意的。南医大对科研能力要求严格,延期毕业率在15%左右。建议在职读博的同学提前做好时间规划,最好选择临床医学等实践性强的专业,既能结合工作实际,又方便出成果。
如果你打算在长三角地区发展,南医大博士的学历认可度完全不输985院校。特别是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优势学科,毕业生的竞争力甚至超过部分综合类名校。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去向有哪些?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去哪儿?“上岸人”跟你唠唠
在南京医科大学的校园里,经常能碰到捧着实验记录本匆匆赶路的博士生。他们熬过无数个通宵实验室的日子后,最终会走上哪些职业道路?作为“上岸人”,今天就带大家看看真实的毕业去向。
一、留在医学教育第一线
不少博士会选择穿上白大褂继续留在学校。有人直接留校任教,从助教开始带本科生做实验,手把手教新生用显微镜。附属医院的临床岗也很受欢迎,像鼓楼医院、省人民医院这些三甲医院,每年都会接收本校培养的临床医学博士。去年有位师兄就在附属眼科医院拿到了主治医师岗位,现在每天接诊还能带规培生。
二、深耕科研沃土
实验室里泡出来的技术大牛们,很多会选择继续搞科研。除了本校的博士后流动站,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医药研究院所都是热门选择。上海张江的药明康德、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里的创新企业,经常来学校开专场招聘会。有个师姐去年进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在天天跟病毒"打交道",她说这份工作既有意思又能发挥专业特长。
三、药企研发正当时
这几年医药行业发展势头猛,不少博士直奔企业研发岗。南京本地的先声药业、正大天晴,还有上海、杭州的跨国药企,都爱招有医学背景的博士。做新药研发虽然压力大,但薪资待遇确实诱人。认识个师兄在恒瑞医药做抗肿瘤药物开发,他说团队里三分之一都是南医大校友。
四、另辟蹊径闯新路
也有不走寻常路的毕业生。有人拿着医学专利创业,在江北新区开了家医疗器械公司;有人考进卫健委当公务员,负责医疗卫生政策制定;还有的转行做医学编辑,把复杂的医学知识写成老百姓看得懂的科普文章。去年毕业的李博士就开了家健康管理工作室,专门给企业高管做私人健康顾问。
五、继续深造再出发
每年都有几个"学术狂人"选择出国深造,哈佛、约翰霍普金斯这些顶尖医学院的访问学者项目里,常常能看到南医大毕业生的身影。国内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协和医学院也是热门选择。去年微生物学专业的王博士就拿到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后offer,现在在英国继续研究超级细菌。
在南京医科大学读博的日子里,导师们常说"医学是门实践学问"。从实验室到手术台,从教学楼到制药厂,师兄师姐们用各自的选择诠释着这句话。无论选择哪条路,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七年临床医学加三年博士培养的经历,都是他们最硬的底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