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收到很多私信问,"花三四年时间在河北医科大学读博到底值不值?"作为带过5届研究生的实验室师兄,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
第一看学校底子。河医大可是正儿八经的省属重点,临床医学ESI排名进过全球前1%。我当年实验室用的显微成像系统,和隔壁211院校是同款配置。特别是心血管病、肿瘤学这些王牌学科,每年拿到的国自然基金项目能占全省医学类项目的三分之一。
第二说毕业难度。去年我们神经生物学专业12个博士,按时毕业的7个。最长的延了两年,主要是卡在发表论文上。现在学校要求至少2篇SCI,影响因子总和≥5。不过导师们手里都有国家级课题,像张教授团队去年就发了篇《Cell》子刊,跟着这样的导师确实容易出成果。
第三谈就业去向。据我了解,近三年毕业的师兄师姐,约60%进了三甲医院,25%去了高校任教。去年有个师姐去了省人民医院,安家费直接给了30万。但要注意,现在省级医院更看重临床技能,基础医学方向的建议提前考医师资格证。
第四看读博成本。全日制博士学费每年1万,住宿费1200,比很多南方院校便宜。但实验材料费是真烧钱,我同门做动物模型的,光买转基因小鼠就花了小两万。建议入学就申请助研岗位,每月能拿2000补贴。
第五说隐形资源。河医大和北京协和、湘雅都有联合培养项目,我们实验室王师兄就去协和交换过半年。另外附属医院的病例资源丰富,光心内科一年接诊量就超10万人次,这对临床型博士简直是宝藏。
说一千,道一万给个实在建议,如果你打算在京津冀医疗系统发展,河医大的博士文凭绝对够用。但要是想去北上广顶尖医院,建议冲刺更高层次的院校。读博就像买股票,既要看学校实力,也得看个人努力。
河北医科大学博士每月能领多少补贴?
第一块,国家给的"保底钱"
所有全日制博士都能领到国家研究生助学金,这个全国统一标准是每人每月1250元。注意是每年发12个月,寒暑假照常到账。河北地区没有额外地区补贴,但医大有个"贴心操作"——每月15号左右准时打款,遇到节假日还会提前发,这点比不少学校强。
第二块,学校的"额外加餐"
医大给博士专门设了学业奖学金,分三个档次,
一等18000元/年(约20%名额)
二等12000元/年(约60%)
三等8000元/年(约20%)
别看这个钱是按年发,折算到每个月的话,一等相当于每月多1500,二等多1000。不过要注意,这个评选要看科研成果和课程成绩,发过SCI的肯定占优势。
第三块,导师组的"劳务费"
这个浮动最大,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隐藏福利"。理工医类实验室的博士普遍能拿到800-2000元/月,具体看三点,
1. 导师手头项目经费是否充足
2. 学生参与课题的贡献度
3. 学科差异(临床医学导师给的普遍高于基础医学)
有师兄透露,跟着大课题组的,每月固定有1500元劳务费,年底还可能发绩效。但文科类博士这部分收入就少很多,有的甚至没有。
第四块,杂七杂八的补贴
三甲医院规培的临床博士,医院每月会发3000-5000元生活补助(注意这是额外收入)
担任助教岗每月多800元
重大节日偶尔发200-500元慰问金
出差参加学术会议,每天有180元补助
实际到手能拿多少?
假设一个理工科博士,
国家助学金1250 + 学业奖学金二等(折合每月1000)+ 导师补助1500 = 每月3750元保底
要是再当个助教,或者赶上发论文拿专项奖励,突破5000元也不稀奇。临床博士在医院规培期间,月入过万的真有不少。
这里提醒两点,
1. 学费每年10000元,但学业奖学金基本能覆盖
2. 实验室经常发劳保用品,洗衣液、纸巾这些日用品基本不用自己买
宿舍费一年才1200元,四人间带空调,在石家庄这物价水平下,这些补贴足够过得挺滋润。当然,要是天天点外卖下馆子,那肯定不够花。
对了说句实在话,读博期间关键还是看能跟着导师做出什么成果。补贴够生活就行,毕业时手里有几篇硬核论文,可比攒那几万块钱重要多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