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校库 > 兰州大学 > 报考指南

兰大在职博士好考吗?“上岸人”聊聊大实话

发布时间:2025-04-10 09:43:00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兰大在职博士到底难不难考",作为去年刚上岸的考生,今天掏心窝子跟大家说点实在话。

我明告诉你,难度中等偏上,但绝不是高不可攀。去年我们专业招30人,实际报考人数在150左右,录取比例1:5。这个数据比很多985高校友好,但比普通院校竞争激烈。考试科目主要看专业,像经管类要考英语+专业课+综合面试,理工科多加实验考核。

三个关键点必须注意,第一,导师话语权占40%,提前联系太重要了;第二,工作成果考核占比30%,有省级以上奖项很加分;第三,英语难度相当于六级,但专业文献翻译是重头戏。去年我们考场就有个老哥,工作十年没碰英语,考前突击三个月照样过了线。

常见误区要避开,千万别信"在职博士交钱就能读"的说法!我同事去年报的某机构打包票说“抱过”,结果初试都没进。现在兰大都是导师组盲审打分,关系再硬也得过笔试关。

备考建议就三条,每天雷打不动学2小时,重点突破专业核心课;工作成果提前整理成册,最好有单位盖章的证明;英语每天精读1篇专业文献,坚持三个月见效。我当时把近五年真题刷了3遍,专业名词整理了两大本,面试时导师我就直接说"准备得很充分"。

对了说个扎心事实,能坚持到复试的考生,70%都倒在了材料审核。特别是工作成果证明、推荐信这些细节,千万别马虎。去年有个考生科研成果很强,却因推荐信没按模板填写被卡,实在太可惜。

兰大在职博士好考吗?过来人聊聊大实话

在职博士导师最看重哪些条件?

一、学术基础扎实,别让导师“从零开始”

导师带在职博士,最怕遇到“空有热情,底子太薄”的学生。毕竟在职读博时间有限,如果连基础理论都没搞明白,后续研究很难推进。

学历背景匹配,如果你的硕士研究方向与博士课题相关,或者工作内容涉及领域内技术,导师会更愿意接纳。

论文或项目经历,哪怕只参与过行业内的实践项目,能讲清楚自己的角色和成果,也比“纯小白”更有说服力。

举个例子,某高校工科导师曾直言,“我宁愿收一个在企业做过五年技术研发的工程师,也不想要只会考试的书呆子。”

二、时间管理能力,别让导师“天天催进度”

在职博士最大的难点就是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导师最担心的不是学生“忙”,而是“忙到没结果”。

明确的阶段性计划,比如每周能保证多少小时投入科研,多久完成文献综述,这些具体规划会让导师觉得你靠谱。

高效沟通习惯,定期主动汇报进展,遇到卡点及时求助,比“玩消失”强百倍。某985高校博导提到,“哪怕你一个月只找我一次,但每次都能拿出新东西,我就愿意给你资源。”

三、实践经验接地气,能“反哺”研究课题

在职博士的优势在于行业经验,导师特别看重这一点。

行业痛点结合学术方向,比如你在医疗行业工作,研究智慧医院管理系统,就能把实际中的流程问题转化为研究模型。

数据或案例资源,如果工作中能接触到独家数据、案例,甚至能推动校企合作,导师绝对眼前一亮。一位经管院导师透露,“去年有个学生带着自己公司的运营数据来做分析,论文直接发了核心期刊。”

四、态度务实,别玩“假大空”

学术圈最忌讳“画饼”,导师更欣赏踏实肯干的学生。

研究目标具体化,与其说“我想研究人工智能”,不如细化到“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质检算法优化”。

对导师研究方向有了解,提前读几篇导师的论文,面试时提到“您某篇论文中的XX方法,我想尝试应用到XX场景”,好感度直接拉满。

五、职业规划清晰,导师知道“怎么帮你”

导师带学生,也希望自己的资源能被有效利用。

读博目标明确,是为了评职称、转行,还是解决实际技术难题?清晰的动机让导师更容易针对性指导。

未来合作可能性,比如毕业后继续参与导师的横向课题,或推动企业合作,这种“长期价值”会让导师更愿意投入精力。

六、经济和人脉资源,锦上添花

虽然不能明说,但现实中有两类学生容易脱颖而出,

单位支持型,比如国企或高校在职人员,单位允许脱产学习,甚至提供经费,导师不用担心你中途放弃。

资源整合型,自带企业合作渠道、行业人脉,能帮导师拓展项目,这种“互利共赢”的关系谁都欢迎。

在职博士申请不是“求导师收留”,而是展示你能为团队带来什么。学术底子、时间规划、行业经验,这三样占齐了,导师的门自然会为你打开。如果还能带点资源,那就是妥妥的“加分项”。学姐提醒一句,少说空话,多拿实绩,比啥都强!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