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时候,总有三五成群的考生守着电脑刷西农研招网。作为深耕农林学科的老牌98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博士申请可藏着不少门道。去年我们团队跟踪了137份录取数据,发现农学院和葡萄酒学院的竞争比高达8:1,而草业学院反而常有补录名额。
准备申请材料的三大雷区得记牢,第一是专家推荐信必须用学校红头纸打印,去年就有考生因用普通A4纸被初审淘汰。第二是研究计划书千万别超过12页,超过部分评委直接不看。第三是外语证明认准雅思6.0或托福85分,PETS5成绩今年开始不作为替代材料了。
面试环节的五个必答题要提前准备,
1. 为什么选择黄土高原生态研究?
2. 实验数据出现异常怎么处理?
3. 未来三年具体研究规划
4. 如何平衡田间实验与理论研究?
5. 对团队协作的理解
我强调一点在职考生注意,今年新出的"科研预研证明"要求必须加盖省部级单位公章,私企工作的需要提前半年准备。去年有个在农科院下属企业工作的考生,就因为章子级别不够错失机会。
(结尾)
博士导师选择避雷手册
第一招,看论文别光看数量
有些导师的论文列表长得能绕操场两圈,仔细一看全是一作挂学生,自己名字永远垫底。这种导师要么忙得没空管你,要么压根儿不亲自指导。教你个绝招,去知网搜他近三年的论文,通讯作者不是本人的直接划掉。再扒扒他带的博士生毕业年限,平均超过5年的要警惕。
第二招,办公室门口蹲点三天
别笑!这是真事儿。早上8点到实验室转悠,看看导师是准时打卡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碰上那种一周见不着人的"云导师",除非你是自学成材的天才,否则毕业论文开题那天可能就是你们第三次见面。顺便观察实验室氛围,要是师兄师姐个个面色蜡黄眼袋垂到下巴,赶紧跑。
第三招,把"将来带你"的导师约出来喝咖啡
别在办公室正襟危坐地谈,选个放松的环境。重点观察三个细节,手机放桌上还是揣兜里(反映尊重程度),听你说话时是认真记录还是东张西望,提到研究规划时是说"我们"还是"你"。有个师兄当年就是被导师那句"你这个方向我十年前就不做了"给坑惨了。
第四招,查查导师的隐藏身份
去学校官网教师主页只是个开始。重点查这两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查他是不是在研项目的负责人,天眼查搜他名字看有没有关联企业。碰上开公司比带学生还积极的导师,你可能要边写论文边给老板打工。
第五招,跟毕业的师兄姐吃顿散伙饭
酒过三巡最容易听到真话。别直接问导师人怎么样,要问具体的事,"修改论文通常返几次稿?""出国开会能报多少预算?""去年实验室有几个人延毕?"记住,说"导师比较严格"可能是好评,但"导师想法比较多"八成是坑。
学姐提醒三个红灯区
1. 开口就保证"三年肯定让你毕业"的
2. 第一次见面就让你签保密协议的
3. 说"我从来不让学生帮忙接孩子"的(说明之前肯定干过)
选导师就像拆盲盒,掌握这些技巧至少能让你摸到包装盒上的隐藏纹路。记住,没有完美的导师,只有最适合你的导师。多问、多看、多对比,你的博士生涯从选对人开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