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了,西北大学的非全博士和全日制博士,我都能读,那咋选?
这里面的门道,好多导师都不直说。
今天就来个终极对决,看完你就懂。
全日制博士对学术成果卡得死,没个两三篇核心论文,连报名资格都没有,还得脱产上学,咱在职的根本耗不起。
非全博士就灵活多了,只要你在相关领域工作满5年,有个像样的项目成果就行,比如主持过企业研发、搞过地方政策研究啥的。
去年有个在考古所工作的大哥,就凭着几个文物修复项目的报告,没发过论文也照样考上了。
悄悄说一句,非全的复试更看重你能给导师带啥资源——比如你在文旅局上班,能帮导师对接遗址保护项目,录取概率能翻倍。
全日制博士得天天泡实验室,每周汇报、每月交论文,跟上班没啥区别,想兼顾工作纯属做梦。
非全博士的课全安排在节假日,要么是寒暑假集中上20天,要么是每月末连休4天上课,平时线上跟导师沟通就行。
有个在高校当老师的学员,就利用寒假上完了大半课程,平时上课不耽误给学生讲课,两不耽误。
但有个内幕得说,非全的面授课强度贼大,一天排8小时课,晚上还得小组讨论,想混日子根本不可能。
别以为非全好毕业,论文要求跟全日制一模一样,都得盲审通过,还得在核心期刊发论文。
不过非全的论文选题更灵活,能结合你的工作实际来写。
比如你在企业搞技术,就写“某行业技术升级路径研究”,数据都是现成的,比全日制博士瞎编模型容易多了。
还有个导师私下说的秘密,非全博士答辩时,评委更看重你的研究能不能落地,哪怕理论深度差点,只要对行业有实际价值,也能过。
论毕业证,两者长得几乎一样,都能在学信网查到,考公、评职称都认。
但在高校圈,全日制还是硬通货,想留校当老师,非全可能会被卡;可在企业和政府部门,非全反而更吃香——去年有个非全毕业的学员,凭着博士学历加多年工作经验,直接从科长提拔成了副局长,比同期毕业的全日制博士混得还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