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私信问东华大学在职博士的报考细节,作为去年刚上岸的“老江湖”,今天掏心窝子跟大家唠唠。东华大学在职博士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脱产,但千万别以为能混日子,周末上课的出勤率卡得比全日制还严。
报名前先看准这三点,第一学历是否达标(有些专业卡211本科),工作年限够不够(多数要求5年以上相关领域经验),最重要的是导师是否带在职生。去年我们专业有3个考生笔试过了,结果因为导师名额已满被刷下来。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科研成果要求。虽然简章上写"原则上需有核心期刊论文",但实际录取时,有专利或省部级奖项的明显占优势。建议提前1年准备材料,千万别等到报名前两个月临时抱佛脚。
关于学费要重点提醒,管理类专业普遍12万起,理工科8万左右,但实验材料费另算。有个同学去年报了纺织材料方向,光检测费就多花了2万多,这些隐形支出报名前一定问清楚。
对了给个实在建议,如果工作特别忙的领导层,慎选需要实验室坐班的专业。可以考虑管理科学与工程这类偏理论的方向,我隔壁工位的张总就是每周高铁来回,坚持了3年才拿到学位。
东华大学博士宿舍实拍图
(图1,宿舍楼外观全景)
第一次看到东华大学博士宿舍楼的时候,真的有被惊艳到!米白色外墙搭配大面积的玻璃窗,看起来完全不像传统印象里的"学生宿舍",倒像是新建的精品公寓。楼前整整齐齐停着几排共享单车,绿化带里还开着当季的鲜花,这环境说是高档小区都有人信。
(图2,单人寝室内部)
推开门那瞬间,我这个老学长都酸了——20平米左右的单人间,1.5米实木床、独立衣柜、书桌书架三件套整整齐齐。最贴心的是床头那个USB插口,躺着刷手机再也不用担心够不着充电头。窗户朝南的设计让整个房间亮堂堂的,书桌上还配了护眼台灯,写论文到半夜也不怕伤眼睛。
(图3,公共厨房特写)
要说最让人眼红的,还得数每层楼的共享厨房。电磁炉、微波炉、双开门冰箱一应俱全,周末煮个火锅改善伙食完全没问题。上次去串门正好碰见几个博士生在包饺子,那场面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冰箱门上贴着五颜六色的便利贴,都是大家自发写的"我的腊肉别动""周三前吃完"之类的温馨提示。
(图4,洗衣房实拍)
洗衣区配置绝对碾压大多数出租房!六台滚筒洗衣机带烘干功能,扫码支付就能用。墙上挂着学长手写的《洗衣机使用公约》,连"洗鞋子请用专用袋"这种细节都考虑到了。最边上还有两台挂烫机,答辩前熨正装特别方便。
(图5,自习室一角)
三楼的公共自习室必须重点夸!落地窗配百叶帘,光线可以自由调节。桌椅都是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插座多到每个座位配三个。靠窗那排座位最抢手,学累了抬头就能看见操场上的绿茵场。悄悄说个小秘密,管理员大叔每天下午三点准时来补充咖啡和茶包哦~
(图6,快递站全景)
宿舍区东南角的菜鸟驿站彻底解决了取件难题。三排智能货架+刷脸取件机,碰上"双十一"也不用在快递堆里刨半天。旁边还有自助打包台,毕业季寄行李能省不少事。新添了生鲜冷链柜,早上买的鲜奶晚上回来拿还是冰冰的。
住在松江校区的张师兄跟我说,从宿舍到材料学院实验室步行只要8分钟,这个通勤时间让市区上班族都羡慕。楼下全家便利店24小时营业,凌晨做实验回来还能买到关东煮。要说美中不足,可能就是离地铁站有点远,不过校门口每20分钟一班的接驳车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发现宿舍区多了几处"新风景",自行车棚旁边添了电动车充电桩,楼顶正在安装光伏板,连垃圾分类站都升级成智能感应式了。听后勤老师说,今年暑假还要给每层楼加装直饮水机,到时候就不用扛桶装水上楼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