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校库 > 厦门大学 > 学校资讯

厦门大学法律非全日制博士就业前景只能是法院和事务所吗?

发布时间:2025-07-25 09:20:24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并不局限于这俩地方。

法律专业就业能选的多,考公都是抢手的。

然后你看哪个企业不都有法务部门吗,其实可就业岗位太多了。image.png

就拿互联网大厂来说,现在数据合规是头等大事

用户信息怎么收集、怎么存、怎么用,都得符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

之前有个朋友在某大厂做合规,他们团队去年就揪出过一个问题,业务部门想搞个用户画像系统,收集的信息里有不少敏感数据,没经过用户二次授权。

他拿着法律条文一条条跟业务部门掰扯,最后逼着他们改了方案,不然真上线了,罚款可能就得好几千万。


还有那些做出口生意的公司,比如卖医疗器械到欧美去的,得符合当地的法规。

美国有个《反海外腐败法》,简称 FCPA,要是在当地市场搞点不正当竞争,被查到了,公司高管都可能坐牢。

合规岗的人就得天天盯着这些,给业务部门做培训,签合同的时候把好关,甚至还得定期查内部有没有违规操作。


我认识一个师兄,就是厦大法律非全博士,在一家汽车跨国公司做合规总监。

他们公司在东南亚有工厂,当地有些潜规则,比如办手续得给点 “好处费”。

他来了之后,硬是把这套全改了,建了一套举报机制,跟当地律所合作搞合规审查,去年还拿了公司的全球合规奖。

证券公司更复杂,IPO、并购重组,哪一步都离不开法务

有个师姐在中信建投做法务,去年跟着做一个新能源公司的上市项目,光是招股书里的法律意见部分,她就改了 20 多版。

里面涉及土地使用权、专利纠纷、关联交易,任何一个小漏洞都可能让上市卡壳。

她说忙的时候连续一个月天天凌晨两点下班,但薪资是真高,去年年终奖发了 15 万,加上 base,一年差不多 80 万。


保险公司的法务也不轻松,尤其是处理理赔纠纷。

我妈之前买了份重疾险,得了病去理赔,保险公司说没达到条款里的 “严重程度”。

我找了个在平安保险做法务的同学问,他说这种情况他们法务部每周都能碰到,得一条条抠条款,看是不是符合保险法里的 “合理期待原则”,有时候还得跟理赔部吵架,不然客户投诉到银保监会,公司又得挨罚。


政府部门里适合法律博士的岗位也不少,不光是法院检察院。

司法局、法制办、市场监管局,到处都需要懂法的人。


司法局里的行政复议岗就挺适合的

有个同学在区司法局,去年处理过一个案子,一个小贩摆摊被城管罚了 5000,他不服,申请复议。

我同学一看,城管执法时没出示证件,程序违法,最后给撤销了处罚。

她说干这个就得认死理,不管对方是啥身份,法律程序不能错。


法制办的活儿更偏文字,比如起草地方性法规。

前两年我们市搞电动车管理条例,法制办的一个博士朋友天天泡在交警队、社区,听大家意见。

有个条款本来想禁摩禁电,后来他调研发现很多快递员靠电动车吃饭,硬是改成了 “划定限行区域”,还加了充电桩建设的内容。

他说虽然天天改稿子改到头疼,但看到自己写的东西变成法规,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市场监管局的执法岗也离不开法律

我家楼下有个超市卖过期牛奶,被举报了。

市场监管的人来查,先看进货台账,再固定证据,最后处罚的时候,得算清楚违法所得多少,罚款幅度怎么定,这些都得依据《食品安全法》。

有次碰到个较真的老板,说处罚太重,执法的人直接把法条给他念了,告诉他不服可以复议,但现在必须先整改。


不想进企业也不想去政府,高校行政岗也是个好选择。

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这些地方都需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法律博士去了挺吃香。


教务处的活儿杂,但法律背景有用

我认识个老师在厦大教务处,负责本科生培养方案审核。

去年法学专业想加一门 “数字经济法”,她就得查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看学分设置合不合理,课程内容会不会跟其他课重复,甚至还得考虑教材是不是正版,这些都得懂点法律才好处理。


科研处更不用说了,现在大学搞科研,合同、知识产权都是大事。

有个博士在科研处管横向课题,去年有个团队跟企业合作搞人工智能研发,合同里没写专利归属,他一看就急了,逼着双方重签,明确高校占 60% 专利权,不然以后成果转化,学校得吃大亏。

他说这活儿看着轻松,其实天天跟各种合同较劲,一点不能马虎。


研究生院的工作也离不开法律

比如研究生评奖评优,就得确保程序公平。

有次一个硕士研究生举报导师偏心,把奖学金给了自己的学生。

研究生院的老师介入调查,发现评选细则里没写 “回避条款”,最后重新制定了规则,还组织了听证会,这背后都得有法律思维支撑。


还有法律教育培训行业,现在也挺火的。

不想坐班的,去培训机构当老师挺好;想自己干的,开个小工作室也能赚钱。


司法考试培训现在需求大,尤其是刑法、民法这些科目。

我之前报过一个班,讲课的老师就是厦大法律博士,他讲抢劫罪的时候,不直接念法条,而是拿去年昆山反杀案当例子,讲 “防卫过当” 和 “特殊防卫” 的区别,听着就特带劲。

他说现在培训不光要讲知识点,还得会讲故事,不然学生坐不住。


律师业务培训更细分,比如婚姻家事律师培训、刑事辩护培训。

有个师姐专门做青年律师培训,她会组织模拟法庭,让学员扮演律师、法官,然后现场挑错。

有次一个学员在法庭上提交证据没按 “一证一质” 的规矩来,她当场就指出来了,“你这在真开庭时,法官直接就不让你说了。

” 她说干这个,不光要懂法,还得懂实务,不然没人愿意来听。


自己创业搞培训也不是不行

我师妹就开了个小公司,专做企业法律内训,给中小企业讲劳动合同、工伤处理这些。

她跑遍了周边的产业园,刚开始没人信,她就免费讲了三场,后来口碑起来了,现在每月能接十几个单,除去成本,一个月能赚两三万,比在律所当助理强多了。


其实法律非全博士的优势,就在于既有学历又有经验。

不像刚毕业的学生,光懂理论不会干活;也不像老法师,没系统学过最新的法律。

现在不管是企业还是机构,都缺这种 “能落地” 的法律人才。


就拿企业合规来说,光知道《反垄断法》没用,得知道怎么给销售部门做培训,让他们别搞价格同盟;金融法务不光要背《证券法》,还得懂金融产品的运作逻辑,不然审合同的时候都看不出来坑在哪。


我认识的那些博士,大多都是边工作边读博,读博期间就把学到的理论用到实际工作里,毕业时早就积累了一堆案例。

找工作的时候,人家看的不是你论文写得多好,而是你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有个在律所做合伙人的师兄,读博期间研究数据合规,毕业直接被字节跳动挖走了,年薪翻了一倍。

他说关键是他能拿出自己做过的案子,告诉人家 “这个问题我处理过,这么做就行”。


所以说,别觉得非全博士不如全日制,在就业市场上,尤其是这些需要实践经验的岗位,非全的优势反而更明显。

只要把专业学扎实了,再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能选的路真的太多了,而且大多都是既能赚钱又能体现价值的好工作。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