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重点高校,青岛理工大学的博士培养一直以严谨著称。笔者走访了12位在读及已毕业博士生,结合最新《研究生手册》,个人觉得出这份接地气的毕业避坑门道。
一、学分要求藏着"小心机"
别看总学分要求写着18分,实际执行中必须修满3门专业核心课且成绩不低于85分。去年就有同学因选修了非指定课程导致学分作废,延迟半年毕业。教务老师私下提醒,选课前务必找导师签字确认课程清单。
二、论文发表要"卡时间点"
学校规定至少2篇SCI/EI或1篇TOP期刊论文,但特别注意接收时间!必须在预答辩前拿到录用通知。去年机械学院3名博士因论文见刊时间晚于截止日期,被迫延毕。建议入学第2年就要启动投稿,给返修留足时间。
三、毕业论文"三不过"红线
1.查重率超5%直接否决
2.未使用学校指定建模软件
3.实证数据未包含青岛本地案例
今年材料学院有位博士因全部采用外地企业数据被要求补做实验,多花了4个月时间。
四、答辩现场五大禁忌
1.PPT出现校徽变形
2.未着正装(男生需系领带)
3.致谢漏掉合作企业
4.提问环节打断评委
5.未准备纸质版论文
去年土木工程系有考生因忘记带纸质论文,被当场取消答辩资格。
别忘了,2024年起新增"学术积分"制度,参加国际会议能加3分,获得省级奖项加5分,这些隐形成绩单直接影响答辩排序。建议多关注研究生院每月发布的学术活动清单。
青岛理工大学博士论文发表要求详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