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近日发布通知,2024年将全面停止在职博士招生。这一消息在考研圈引发热议,特别是准备报考的在职人员,更需要及时调整备考计划。
政策变动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首先,教育部近年严控博士培养质量,部分高校存在导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其次,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博士培养标准逐步统一,部分专业难以兼顾在职生学习质量;再者,学校学科布局调整,医学等优势学科将重点保障全日制培养。
受影响的重点人群包括,
1. 已开始准备报考材料的在职人员
2. 正在备考管理类、医学类专业的考生
3. 计划通过在职读博提升职称的医务人员
面对政策调整,考生可以采取这些应对措施,
(1)及时关注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省内其他高校招生动态
(2)考虑转为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硕士
(3)联系已报辅导机构协商调整课程
(4)重新评估脱产读博的可行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校的在职博士项目仍正常招生,但呈现三个新趋势,报考材料审核更严格、导师更倾向接收全日制学生、部分专业改为申请考核制。建议考生在择校时重点核实,导师实际带教名额、近三年毕业率、是否要求脱产学习等关键信息。
青岛某三甲医院主治医师王医生表示,"原本计划报考青大医学博士提升职称,现在需要重新规划。建议同行多关注临床医学专硕项目,或者选择省外高校联合培养项目。"
在职博士最新招生院校名单
近期,有不少考在职研的朋友都在打听在职博士的事儿,毕竟既能工作又能拿学位,谁不心动?今天就给研友们儿整理一波最新招收在职博士的高校名单,手把手教你怎么选。
一、华北地区重点院校
北京这地界儿教育资源就是丰富,光招在职博士的学校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管理学博士项目一直抢手,今年新增了数字经济研究方向。清华的工程博士更偏向实际应用,适合在科技企业搞研发的老铁。中国社科院今年新开了文化遗产保护方向的在职博士,喜欢文博行业的朋友可以留意。
天津这边,南开大学的应用经济学博士班门槛不低,但企业高管报名的特别多。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在职博士要求有副主任医师职称,适合医院里的技术骨干。
二、华东地区特色项目
上海交大的金融工程博士班是块金字招牌,上课地点在陆家嘴金融区,周末上课特别方便。复旦大学今年新开了人工智能与伦理方向的跨学科项目,适合在IT行业搞管理的朋友。
江苏的东南大学建筑学在职博士很硬核,要求有注册建筑师资格。浙江大学的农学博士项目今年扩招了20%,乡村振兴相关专业的基层干部可以重点考虑。
三、华南地区新变化
中山大学的医学博士今年调整了培养方案,允许用临床案例代替部分论文。华南理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增了3个企业联合培养名额,华为、比亚迪这些大厂的技术骨干已经有人开始报名了。
福建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博士今年特别火,中小学名校长的报名人数比去年翻了一番。广西大学的东盟研究专业有政府补贴,学费比普通专业便宜三成。
四、中西部地区亮点
武汉大学的水利工程博士班出了名的严格,但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人基本都认这个牌子。西安交大的能源动力专业和西北电网有合作,上课地点就在企业研究院里。
成都电子科大的信息安全方向今年扩招了15人,上课方式改成了"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云南大学的生态学博士项目有野外考察学分,适合喜欢跑现场的技术人员。
五、报名要特别注意的
1. 看清楚学校的出勤要求,有些院校每月要集中上课5天
2. 理工科专业大多要求有专利或科研成果
3. 国企事业单位的考生记得提前开同意报考证明
4. 部分高校的专家推荐信必须用本校模板
5. 研究方向最好和现工作有直接关联
现在很多学校实行"申请-考核制",光考试分数高没用,得提前联系好导师。建议童鞋们儿多看看各校研究生院的官网,招生简章里连导师联系方式都写着呢。特别是想报9月入学批次的,材料最晚6月底就得准备好,推荐信千万别卡在暑假找不着人签字。
学费这块差别挺大的,普通高校4-8万/年,985院校的经管类专业能到15万/年。有些单位能报销部分学费,报名前记得跟人事部门确认政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