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在职博士到底值不值得报?"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一朋友特意翻了学校最新文件,结合往届学员的真实反馈,给童鞋们儿整理出这份接地气的报考攻略。
先说最关键的报考条件,专科学历要满8年工作经历,本科需要5年,硕士2年。这里有个坑要注意——工作证明必须盖单位公章,去年就有学员因为用部门章被刷下来。建议提前3个月准备材料,特别是需要职称评定的朋友,评审周期容易耽误事。
报名通道预计10月8号开放,今年新增了线上初审环节。有个小窍门,把科研成果整理成带目录的PDF文件,评审老师一眼就能看到重点。去年上岸的王姐说,她就是因为把专利证书放在材料最前面,面试加了印象分。
学费方面,医学类专业每年3.2万,其他学科2.8万。这里提醒在职人员关注助学政策,佳大和本地5家三甲医院有合作培养计划,符合条件者能减免40%学费。住宿费每月300块,不过多数在职生选择走读,地铁2号线直达新校区特别方便。
考核环节要过三关,材料审核占30%,专业笔试40%,综合面试30%。重点说说面试准备,考官最爱问实际工作案例,建议准备3-5个本行业典型问题解决方案。去年考上的李工透露,他被问到"如何解决老旧小区供暖改造难题",正好用上了自己参与的项目经验。
毕业要求这两年确实变严了,核心期刊论文从1篇增加到2篇。不过学校开了绿色通道,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可抵1篇论文。有个在读的学员分享经验,加入导师课题组的,发论文容易很多。
说一千,道一万说说就业前景。去年毕业的137名在职博士中,86%获得职务晋升,平均薪资涨幅达45%。特别要提医疗系统的学员,有6人当上了科室主任。但要注意的是,国企事业单位更看重这个学历,私企可能更关注实际成果。
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有什么区别?
不少人想读博士,但一看到“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这两个词就犯迷糊。同样是博士,到底该怎么选?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透这事儿。
一、学习方式最直观
全日制博士得天天泡在学校,早上八点到实验室打卡,晚上熬夜查文献是家常便饭。导师随叫随到,组会周周不落,就跟上班族坐班一个道理。而在职博士多数周末上课,有些学校安排寒暑假集中授课,平时该上班上班,该接娃接娃,时间上更自由。
二、经济账得算明白
全日制博士每年学费一般八千到一万五,但能申请国家助学金,实验室可能还发补贴,吃饭住宿都在学校,经济压力小点。在职博士学费普遍贵一倍,很多单位还不给报销,得自己掏腰包。不过好在有工资收入,不用像全日制生那样紧巴巴过日子。
三、毕业门槛有差异
同样发论文、写大论文,但导师对全日制生要求更严。人家天天在实验室盯着数据,三年做出成果是常态。在职博士可能五六年才毕业的大有人在,毕竟白天上班晚上搞科研,精力实在顾不过来。有些高校还会卡在职博士的论文质量,生怕被人说“水学历”。
四、社交圈子不一样
全日制博士接触的都是同龄的硕士同学、年轻讲师,聊的都是学术前沿。在职博士的同学可能是企业高管、机关领导,饭局上交换个名片,说不定能谈成个项目。这点对于想扩大朋友圈子的职场人来说,确实挺实在。
五、未来发展看需求
高校教职基本只要全日制博士,企业研发岗也偏爱全日制的“科班出身”。但在职博士有个隐形优势——工作经验。比如金融行业的高管读个经济学博士,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加持,升职加薪确实占便宜。有些单位评职称时,在职博士学历照样管用。
选哪种博士关键看个人情况。刚毕业的硕士想走学术路线,建议咬牙读全日制。工作五六年想提升学历又不想辞职的,在职博士更现实。别光听别人说哪个好,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