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非全博士报名里,校本课程案例是预审的核心材料之一,而且明确要求得是考生自己开发的教案。
只要报这个方向的非全博,没带这份材料,预审环节直接就过不了,系统会显示“核心材料缺失”,连进入后续审核的资格都没有。

自己开发的教案,得包含完整的内容模块。
首先得有清晰的课程目标,比如这门校本课要帮学生掌握什么能力、达成什么认知目标,得和教育学理论结合起来,比如引用建构主义或者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设计依据;
然后是教学对象分析,要写清楚这门课是给哪个学段、哪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和需求是什么;
接着是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包括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比如项目式学习、小组讨论这些具体方式)、用到的教学资源;
最后还得有教学评价部分,比如怎么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是通过作业、实践成果还是课堂表现来评估,还要附上你实际开展这门课的反馈记录,比如学生的作业样本、课堂反馈问卷,或者学校对这门校本课的评价。
有的中小学教师直接提交学校统一开设的校本课教案,虽然内容没问题,但不是自己独立开发的,审核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类教案里没有个人设计思路的体现,也没有针对特定学生群体的调整,会被判定为“不符合原创要求”。
还有的培训机构老师,用机构总部统一编写的课程讲义,这类材料属于企业内部通用资源,同样不算个人开发的校本课程案例,提交后也会导致预审卡住。

准备这份教案时,建议在职考生结合自己的工作优势来选方向。
比如你平时在学校负责传统文化类校本课,就重点整理这方面的教案;如果是职业院校老师,开发过技能培训相关的校本课程,就围绕这个来准备。
要是之前没系统整理过,至少提前2个月开始梳理——先确定课程主题,再补充完整的设计框架,最后附上实际教学的佐证材料。
整理完后可以对照天津师大招生网发布的材料清单,检查有没有遗漏的模块,确保每个部分都符合要求,避免因为材料不完整耽误预审进度。
还有,教案里的教学理念要和你申报的非全博研究方向匹配,比如你申报的是“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教案里就要突出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理论支撑;申报“教育管理”方向,就可以在教案里体现课程管理、资源协调的思路,这样能让审核老师更直观地看到你的专业匹配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