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其实辽宁师范大学也有非全日制博士招生,这类博士毕业后不是 “稳拿” 双证,得满足所有培养要求才能拿到学历证和学位证双证,不过只要按要求完成学业,拿证概率很高,下面跟大家说清楚关键要点。
先明确双证的获取逻辑,辽宁师范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的双证,和全日制博士一样有 “门槛”,不是读完就能拿。得先通过全国统考或学校自主命题考试被录取,然后按规定修完所有课程、通过中期考核,最后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所有环节都达标了,才能拿到研究生学历证和博士学位证。少了任何一个环节,比如论文答辩没通过,都拿不到双证,这点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双证获取逻辑类似,都是 “达标即给证”,不是 “入学就稳拿”。
再说说课程学习的要求,非全日制博士的课程不少,而且有学分要求,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相关方向的非全博士,要修够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的学分。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或寒暑假,不会占用工作日,但得保证出勤率,缺课太多可能会影响学分获取。我觉得这点对在职考生很友好,既能兼顾工作,又能系统学知识,但也得合理安排时间,别因为工作忙缺课太多,耽误学分修读。
中期考核是个重要节点,一般在入学后 1 - 2 年进行,考核内容包括课程成绩、科研进展、文献阅读报告这些。要是中期考核没通过,可能会被要求补修课程,甚至暂停后续学习,直接影响双证获取。辽宁师范大学的中期考核不会故意 “卡人”,但也不会放水,只要平时认真学课程、跟着导师做科研,大多能通过。比如有个读教育学非全博士的朋友,中期考核前整理了自己参与的教学研究项目报告,还提前和导师沟通了科研思路,考核很顺利就过了。
博士论文是拿双证的关键,辽宁师范大学对非全日制博士的论文要求和全日制博士一致,得有创新性、学术性,还得符合学校的论文格式规范。论文写作周期一般要 1 - 2 年,得先确定选题,然后做调研、写初稿,再经过导师多次修改,最后提交盲审。盲审通过后才能参加答辩,答辩时会有校外专家参与评审,答辩通过才算论文环节过关。很多非全博士有工作经验,论文选题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比如中小学教师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关选题,写起来更有素材,也更容易通过评审。
还有一点要注意,非全日制博士的学制一般是 3 - 5 年,要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还没完成所有环节,可能会被取消学籍,拿不到双证。所以在读期间得有规划,比如第一年集中修学分,第二年开始准备论文选题,第三年专注写论文,别拖延。我身边有个博士因为工作太忙,把论文写作拖到了第五年,最后赶进度时特别累,好在最后顺利答辩通过,要是再拖就危险了。
辽宁师范大学在非全日制博士培养上很规范,只要按学校要求一步步来,双证获取是有保障的。而且学校会提供不少支持,比如导师会定期指导论文,图书馆有丰富的学术资源,还有专门的博士科研基金可以申请。这些资源能帮非全博士更好地完成学业,减少拿证难度。
另外,双证的认可度也不用担心里程碑,学历证和学位证都是国家统一印发的,学信网和学位网能查到,考公、评职称、进高校都能用。比如你在辽宁本地的中小学当老师,有了这个双证,评高级职称时会更有优势,甚至能竞争学校的管理岗位。辽宁师范大学在东北地区的师范类院校里口碑很好,用人单位对其非全博士的认可度也高,不会因为 “非全日制” 就区别对待。
要是你本身在教育行业工作,想提升学历又不想辞职,辽宁师范大学非全日制博士是个不错的选择。只要合理平衡工作和学习,按要求完成每个环节,双证基本能拿到,而且毕业后在教育领域的就业竞争力会明显提升。不过也得做好心理准备,博士学习难度不小,尤其是论文写作,得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抱着 “混学历” 的心态去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